日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聯合發起了“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正式面向全國發起征集活動。目前,經專家組對提交的食品安全創新技術和示范項目有關資料進行審核和評定,7家單位提交的科研成果被評為食品安全創新技術,以及7家單位提交的項目被評為食品安全示范項目。其中,涉及加工、溯源、快檢等食品產業全鏈條,并覆蓋農產品、乳制品、飲料、堅果、食品包裝以及餐飲等多個細分行業。
筆者了解到,此次“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活動征集,主要是針對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間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做出突出貢獻,并已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系列食品安全示范項目和創新技術,涉及食品產業全鏈條,并涵蓋食品行業多個細分領域。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隨著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提高,決定了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這一轉變無疑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據了解,此次“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活動有7家單位提交的科研成果被評為食品安全創新技術,包括“果蔬貯運微環境氣體調控綠色保鮮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全過程閉環管控技術”。
還有“基于化學指紋圖譜技術的食品摻假鑒別研究”技術、“植物天然色素中有害物質溯源及控制技術”、“一餐一碼集中供餐信息化追溯與明廚亮灶系統”等食品安全創新技術。其中,“果蔬貯運微環境氣體調控綠色保鮮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中研制了一體化移動式果蔬保鮮箱,有效地實現了果蔬無縫化全程冷鏈保鮮,成功解決了冷鏈“斷鏈”難題。
此外,“基于化學指紋圖譜技術的食品摻假鑒別研究”技術,是一套基于流動注射質譜、拉曼高光譜成像和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的食品摻假識別的技術。該技術快速、準確、。再如“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全過程閉環管控技術”,都能夠有效地滿足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企業原料篩查的需求,為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看“食品安全示范項目”包括“光明五星冷鏈質量管理系統”、“自制飲品配送解決方案”、“堅果類產品保鮮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等等。其中,“堅果類產品保鮮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通過研究堅果仁低溫烘烤控制關鍵技術、堅果原料霉變控制技術等實現堅果類產品全產業鏈的保鮮控制技術,保障堅果產品食用安全。
小編結語:“2018-2019年度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示范項目”評審活動,進一步激勵食品工業廣大科技人員不斷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行業行業專家指出,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很難應對復雜的食品安全問題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借此,希望更多的行業人士加入食品安全創新技術研發行列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產業健康發展起到激勵作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