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了實現奶業振興的奮斗目標。內蒙古是我國的奶業發展大區,但當地奶業仍存在多元化加工結構和產品結構尚未形成、科技支撐不足等痛點。當地乳制品企業還需通過發展鮮奶深加工、升級智能化生產線來推進奶業振興。
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內容顯示,到2025年,內蒙古力爭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只,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乳品加工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實現奶業振興。并將加強優勢奶源基地建設、打造加工企業集群、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等作為奶業振興的重點工作來推進。
這一文件的發布將會對當地奶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當地乳制品企業要想抓住這次機遇,首先就要改變單一的生產形式,發展深加工產品。奶制品是內蒙古的傳統飲食,尤其是奶豆腐和奶皮子更成為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如今,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內蒙古傳統奶制品也越來越受到其他地區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因此,當地乳制品企業要瞄準這一市場需求,利用相關食品加工設備生產奶豆腐、奶皮子、策格(馬奶制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據悉,烏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于今年在當地引入一家乳業公司,計劃投資3.4億元建設駱駝產業化開發項目產業園區,研究開發駝奶、駝油、駝奶保健品等系列產品,探尋駝產品精深加工之路。
除了發展深加工產品,生產線的智能化升級也不可少。如今,市面上的乳制品種類日益豐富,制作工藝也越來越復雜。而智能化生產線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及整條生產線的協調性,還能提升產品品質。
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我國乳業從養殖到加工、品質管理、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相關設備都在向智能化靠攏。河南某鐵路設備公司推出的
擠奶機器人擁有獨立研發的雙目立體視覺系統,能自動進行清洗、套杯、脫杯的標準化擠奶流程。既保障擠奶過程的全程密封,又減少了人工參與,避免出現人體攜帶的細菌與動物交叉感染的情況。
某乳品生產企業還自主設計了一套智能排產系統,通過在生產設備上輸入產品數量來安排生產,智能化排產系統能自動提示設備的開啟時間,在保證產品按時按量生產的同時確保不會因設備過早運行而造成能源浪費。
作為我國重要奶源地之一的內蒙古通過發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來落實奶業振興行動。對此,相關乳制品企業還需發展深加工產品來拓寬產業鏈,并通過升級智能化設備來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當地乳業的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