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據了解,2018年,水產市場總體不景氣,魚價萎靡不振,直接影響了水產相關產業。行業人士表示,直面水產行業的困境,通過精深加工,提高水產品附加值,迎合行業自動化、智能化升級趨勢,為水產加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心劑”。
水產加工是漁業生產的延續,是連接漁業生產和流通的紐帶。然而,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大規模水產品加工企業營業額沒有顯著增加,效益低下、開工率不足問題突出,一批競爭力弱的企業逐漸被淘汰。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水產品加工企業水產品加工能力由2017年的2926多萬噸/年下降至2018年的超過2890萬噸/年,規模以上加工企業減少至2018年的2520多家。
隨著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無序競爭、內耗嚴重,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行業改變了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資源消耗和產量增大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逐步轉向依靠科技力量、追求品牌品質等綠色發展方式中來,并且加快水產加工向海洋食品制造轉變,水產品產量目前增速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化生產加工亦成為大勢所趨。
據了解,為順應市場不斷提升的需求,某企業新建“國內、先進”的集金槍魚、魷魚、蝦、休閑食品、健康食品等各類水產品加工、冷凍冷藏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化水產品生產基地。 同時,綜合應用了全自動化生產工藝、工業物聯網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和智能化管理等多項工程技術,未來將建成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智慧工廠,成為國內水產加工行業中的標桿典范企業。
此外,也有企業專注于醉魚干、醬鳊魚干等水產精深加工品,并研制開發了原味、香辣、泡椒、煙熏等6種不同口味的產品,滿足消費多樣化消費市場需求。據介紹,從一條草魚變成一包包醉魚干,要經過宰殺、腌制、烘烤、切塊、加料、殺菌、挑選等七八個環節近30道工序,需要10天左右時間。隨著機器逐步替代人工,大大縮短加工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并且保障加工品質安全。
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不斷走向深入,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深刻的變化。日前,某水產的智能化新工廠投產儀式暨中國水產高峰論壇在廣東湛江吳川市舉行。據相關人員介紹,智能化新工廠導入工業4.0的設計理念,引進了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是國內水產行業目前規模大,設備先進,生產標準高的現代化智能工廠。
筆者了解到,智能化新工廠的生產項目中引進了先進的自動剝蝦系統及剝蝦設備、低溫蒸煮機、流態化單凍機、沖擊式速凍設備、自動裹粉油炸生產線、碼垛機器人、立體中控冷庫等,并且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對生產線進行實時數據監控,使水產品原料處理、清洗、蒸煮、油炸、速凍、包裝、檢測、裝箱等一系列工作更加自動化、智能化,保障生產質量。
水產品加工作為特色支柱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對當下行業效益低下、開工率不足、成本高,精深加工不高等問題,一批競爭力弱的企業逐漸被淘汰。然而,隨著企業發力水產精深加工,并向海洋食品制造轉變,加之技術的進步,智能化生產加工亦成為大勢所趨。而未來自動化、智能化將推動整個行業轉型升級,也將提高中國漁業裝備的智能化、化水平。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