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發出消息稱,今年“十一”放假期間,國內消費市場迎來熱潮。根據商務部監測,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同期增長8.5%。相關電商平臺也發布數據稱食品飲料等品類出現明顯增長。受消費升級影響,我國食品工業在高速發展多年后迎來了產業轉型期,并呈現出了一些發展新方向。
食品工業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來,我國食品工業平穩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趨于合理,食品深加工程度提高,加工技術以及設備性能持續提升。未來,行業內競爭將勢必愈演愈烈,行業集中度也將有所提升。這也將倒逼我國食品工業向新的方向進發,從而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工廠智能化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食品工業已經邁入機械化的“大門”,下一道“關口”就是自動化、智能化。如今,互聯網、
機器視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也為食品工業的智能化打下了基礎。智能化工廠能夠實現企業生產、制造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降低人力和運營成本。還能進行高速度、高精度運行,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從而實現效益的提升。
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除了智能化,食品工業還呈現出了大安全的發展趨勢,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也在逐漸完善。如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成為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利用云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來記錄產品生產過程中各項數據,從而實現生產過程大數據透明化、公開化,降低產品不合格率的同時也有助于企業快速而準確地界定問題產品的責任環節以及銷售范圍,并進行針對性召回,降低損失。
綠色制造不可少
現下,綠色環保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食品工業也不例外。據悉,我國平均每生產1噸速凍食品的能耗以水平超出近30%~200%。在資源緊缺的當下,相關制造業要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技術以及設備,從高消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轉變。例如我國果葡糖生產已從傳統的酸堿法轉為酶法制備,不僅生產效率提高了15-20倍,反應器等設備的廢水廢氣排放也減少了約10倍。
小編結語:工業4.0到來,科技的發展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未來,我國食品工業的生產、制造、以及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都將得到巨大提升。在產業架構上,發展智能生產、綠色制造、建立安全體系等將會推動食品工業整體的提質增效、集約發展。相關企業也要順應趨勢,注重生產技術升級,用質量競爭代替價格競爭。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