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用戶表示,其濕法制粒機制的顆粒,在干燥整粒、密封后置于干燥器中,但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結塊了,按壓又能恢復原樣。該用戶想知道這種現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該怎么解決?
對此,業內人士列出了四種原因,包括密封性問題、接觸到空氣氧化、干燥器溫度過高、顆粒沖劑本身的不穩定性等,以及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設備密封性
倘若有少許的水蒸氣進入干燥器中,容易使水蒸氣與顆粒表面相互粘連,發生結塊。
針對這種情況,用戶應做的是確保干燥器的密封性,防止水蒸氣進入干燥器中。業內表示,用戶在選擇干燥器時就需要了解設備的密封性。
“品牌是一方面,選擇時的挑選也是關鍵,要看看其做工,關鍵是磨口處的平整性,可以轉轉圈,感覺一下摩擦情況,不過這個需要經驗;另外在操作時,蓋子不能扣上就完,要旋轉一下,四處推一推。”業內如是表示。
氧化問題
顆粒如果接觸到空氣中的氧氣,會發生緩慢氧化,使其表面物質性質發生變化,從而結成塊。
據悉,一些顆粒劑,如中藥顆粒劑在儲藏的過程中容易吸水板結,影響質量,另外吸濕后的顆粒更容易氧化,水解以及霉變,并發生外觀改變、有效成分降低等。業內建議,針對這類情況,可以從前期生產入手,選用吸濕性較小的輔料或改變輔料比例,另外對于中藥顆粒劑,可以在生產環節中嚴格控制水分,盡可能采用吸濕性小的輔料,優化制粒方法。
干燥器溫度過高
如果干燥器所的溫度過高,會使其熔化。業內人士指出,顆粒沖劑不是晶體,沒有固定的熔沸點,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容易熔化,并發生結塊現象,就像白糖或紅糖一樣。
對此,業內建議,如果是環境影響的,可以將干燥器置于陰涼干燥的地方,避免放在溫度過高或濕氣太重的地方。
另外,如果是干燥器設備本身問題,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據介紹,干燥器與空壓機之間的鋼管是用來散熱的,鋼管的長度決定了進干燥器的溫度。用戶在選擇干燥器時,除了注重品質、密封性以外,還需要檢查系統工作是否正常,另外,定期維護保養干燥器也至關重要。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顆粒沖劑本身的不穩定性
據了解,濕法制粒系指將藥物細粉或稠膏與輔料置適宜的容器內混合均勻,加入潤濕劑制成“手捏成團,壓之即散”的軟材,再以擠壓方式通過篩網(板)制成均勻的顆粒。濕粒干燥后,可能會有部分結塊、粘連。
業內建議,干顆粒冷卻后須再過篩,使顆粒均勻。另外,在原輔料的處理環節中,可以選用輔料增加顆粒劑的穩定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