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宅經濟”的催生下,不少消費者開始在生鮮電商平臺購買食品等生活物資。這在促進生鮮流通的同時,也給物流產業鏈帶來壓力。近兩年,伴隨著制冷技術的發展,國內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城市內生鮮配送需求的提升,也在促進冷藏車等運輸設備的升級。
為了配合政府工作,國內很多居民都秉持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原則,生活飲食也通常利用生鮮平臺的蔬菜肉類配送服務。據了解,國內某生鮮平臺的訂單量自2月份開始就穩步增加,每天的蔬菜肉類訂單都在400單以上。此外,不少乳品企業的訂奶業務也隨之上漲,為企業解決了商超銷售終端的困境。
在生鮮食品的配送過程中,冷鏈物流不能少。近幾年,在市場需求、政策支持的環境下,冷鏈物流產業迎來了“高光時刻”。據數據顯示,2018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3035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億元,同比增幅19%。預計到2020年,國內冷鏈物流的市場規模將近4700億元。
冷鏈物流有多種模式,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目前我國冷鏈運輸以公路為主導。國內某冷鏈運輸平臺2018年完成總運輸車次數達1237.25萬次,年均增幅超過34%。冷藏車的數量也正在不斷增加中,目前我國東部、北部、南部三個沿海地區冷藏
保溫車輛擁有量占比超過總量的70%,五年來年均增幅達24.5%。
隨著城市內小規模配送市場的發展,冷藏車的發展趨勢也在變化。據悉,現在小型冷藏車正成為市場大勢,車型開始走向輕量化和系列化。相關設備制造商要提高廂體的強度和剛度,其中特別要注重減輕自重,優化箱體結構,從而提高車輛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其次,冷藏車的溫度控制也稱為衡量其質量的標準之一。據了解,目前國內溫控設備安裝使用不規范的現象較為常見。調查數據顯示,國內冷藏車中安裝3個及以下溫度
傳感器的冷藏保溫車輛占比高達89%,安裝4個溫度傳感器的車輛僅占11%。因此,企業在設計冷藏車時,要提高溫度傳感器的應用率,提升冷藏車的溫度控制能力,從而保障生鮮食品的質量安全,減少易腐貨物在運輸途中的浪費。
此外,冷藏車的環保性能也得到了市場關注。近幾年,“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因此,節能型、環保型冷藏車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設備制造企業要積極發展新能源在冷藏車上的應用,盡快實現技術成果落地,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食品配送服務體系基于到家的便利性,或將增強消費者粘性,促進居民消費習慣的結構性變化。而這也將帶動冷鏈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冷藏車等設備市場空間擴大。同時,冷藏車制造商也應促進車輛向輕量化發展,增強設備的溫控能力和節能環保性能,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打好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