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超市購買半成品菜回家烹飪在消費者中間逐漸流行,超市消費模式逐漸“餐廳化”。從今年春節開始,半成品菜消費市場一直處于增長狀態。除了各大商超,不少餐廳也在線上推出了半成品菜。半成品菜不僅豐富了食品市場的商品種類,也為中央廚房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
如今,各大商超內的半成品菜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很豐富,從上海的黃芽菜肉絲春卷到成都的甜皮鴨,從韓式部隊鍋到日式壽喜燒,都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菜品。根據某超市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銷量較好的半成品產品日均銷量達到了平時的10倍,部分時令菜品銷量漲幅甚至超過了10倍。
對于半成品菜市場來說,其供應鏈非常重要,不僅要考慮到生產成本,也要考慮到生產效率、食品安全等。近幾年,中央廚房在餐飲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相信也將為超市的“餐廳化”發展賦能。中央廚房主要集中規模采購、集約生產來實現菜品的質優價廉,降低生產企業成本,并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據了解,中央廚房較為凸顯的優勢之一就是烹飪工業化。通過一系列生產設備將烹飪流程變得工業化,讓菜品的配方、口味、批量精確量化,制作條件如溫度、火候、時間、規格、數量等也精確量化,從而保證菜品質量的均一性。同時,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也讓人工參與度不斷降低,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避免人工帶來的污染問題。
就目前來說,我國中央廚房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上下游產業鏈正逐步完善。其應用范圍也正從餐飲業進入零售業,應用領域覆蓋面逐漸增大。有相關機構預計,到2021年,中央廚房市場規模將超過150億元。雖然市場前景較好,但中央廚房產業仍存在一些缺點亟待改善,產能嚴重過剩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國內建立中、大型中央廚房的費用在千萬元以上,但大部分中央廚房都出現了生產過量的情況,不少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0%,反噬企業利潤。這就需要中央廚房建設企業在進行設計時,充分考慮企業的生產情況,減少不必要設備的投資,多采用智能化、柔性化的生產設備,使產能能夠及時得到調整,避免出現生產過剩的情況。
在外部環境的催化下,餐飲與超市之間的互動也催生了更多的可能,半成品也為傳統超市轉型進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央廚房讓供餐更加方便快捷,使勞動生產率、原料利用率顯著提高。同時,中央廚房也需通過設備優化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降低企業的成本投入,構筑餐飲發展新業態,賦予相關生產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