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要喝上中藥,往往需要經過復雜的工序煎煮熬制,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是長久的等待。隨著中藥配方顆粒這一新型中藥口服方法的出現,在保證個性化用藥的同時又能免去熬制湯藥的等待時間。
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現代工業提取、濃縮、干燥,制成粉狀或顆粒,這些中藥顆粒劑既保留了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和主治功效,又具有直接沖服、療效確切、衛生安全、攜帶保存方便等優點,可以讓服用中藥變得像沖咖啡喝一樣簡單,適合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
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年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業內預計,倘若中藥配方顆粒全國開放,市場空間有望達到800億元,即占中藥飲片2200億市場規模的35%。
隨著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需求的擴大,以及為了方便患者,一些中醫院逐漸引進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系統。據了解,擁有智能化調配功能的中藥配方顆粒機,可以讓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將通過系統自動發送到發藥終端。調試成功后,中藥配方機就會根據處方進行智能調配,準確計量、封裝成袋,縮短患者等候取藥時間。而通過中藥配方顆粒智能化調配機的使用,醫生無需改變以往處方配伍習慣,實現開方劑量不受限制。
例如,有市中醫院為推進中醫藥行業現代化進程,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中醫藥服務,特引進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機,現已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該系統調試成功后,中藥配方機就會根據處方進行調配,藥柜上相應的藥品指示燈就會就亮起來,藥劑師根據指示燈抽取藥瓶插入操作臺對應接口上,在語音提示下進行調配。
浙江省某市中醫院也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出發,于2019年底引進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系統。在該醫院的中藥配方顆粒調配室,一排排智能藥柜內插著白色容器,底部都貼有條形碼和對應藥品名稱,300多味常用中藥“變身”為濃縮顆粒,分裝于容器內。
據了解,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將自動發送到智能調配系統,調劑時存貯柜上相應的白色容器便有亮燈顯示,調劑人員只需在語音提示下安裝藥瓶,機器就會自動稱重、調配。調劑后,機器在全封閉的環境下自動將一副中藥按比例換算,準確計量、封裝成袋,全程只需要五到六分鐘,縮短患者等候取藥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智能調配系統的引進,可以讓中藥配方顆粒得到進一步推廣。“這種新技術把中醫藥服務的簡和便發揮的恰到好處,雖然它也有利弊,不能滿足全部的患者,但是確實讓部分患者享受到了新技術革新來帶的好處。”
2020年以來,中醫藥受到業內的高度關注與應用。筆者了解到,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調配系統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讓稱藥抓藥更精準、高效。一些載有中藥配方顆粒自動發藥設備的車形成“流動應急中藥房”,也為醫院配發中藥配方顆粒出力。據了解,“流動應急中藥房”能夠在30秒內調配出中藥,并將調配后的中藥配方顆粒,交付患者即沖即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