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下單,送貨上門”,隨著電商的飛速發展,網購這種購物方式如今已經完全的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甚至發展到今天,生鮮果蔬也可以通過網購的方式完成消費,只需要在手機上點幾下,數個小時內,新鮮的食材就被送到了我們的家門。
很大程度上來說,新鮮食材速送服務的發展離不開快遞產業的發展,但是,如果繼續深究,背后還可以牽涉到冷鏈運輸的發展。
首先什么是冷鏈運輸?冷鏈運輸從定義上來說就是保持運輸過程中貨物始終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低溫環境,而如果從細節上考慮,這個過程是涉及到公路運輸、水路運輸等運輸過程及裝卸搬運等流程的。此外冷鏈運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快裝快運、輕裝輕卸。
那么冷鏈運輸的目的是什么呢?保鮮!事實上,大多數用到冷鏈運輸的產品,基本都屬于鮮活易腐爛的產品,而造成這些產品運輸過程中腐爛的原因,則以微生物作用為主。而冷鏈運輸相當于在運輸途中給予了這些產品一個低溫冷藏的環境,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保鮮時間,從而盡可能的降低在到達目的地前產品因為腐爛帶來的損耗。
而除此之外,冷鏈運輸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食材的安全性保障。由于冷鏈運輸中,食材從裝箱開始,到卸貨之前,是處于一個相對獨立的環境中的,并且整個過程中鮮少有人與食材直接接觸的場合,因此只要在裝貨前對食材進行品質檢測,那么運輸過程中基本可以保證貨物的安全性不受到威脅。
但是,冷鏈運輸并不能避免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盡管,冷鏈強調的是從生產源頭到后消費環節全程的冷鏈管理,甚至如今大部分生鮮在分揀、快遞的過程都滿足冷鏈環境,但是一旦運輸途中,有一個冷鏈環境出現差錯,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
因此,保障冷鏈運輸安全性或者說冷鏈運輸想要保證食品安全,運輸過程中的監管檢測。除了前文提到的裝車前食品質量檢測外,用于冷鏈運輸的集裝箱、車廂內還需要配置相關的測溫、測濕儀器,并且要盡可能的滿足物聯網需求,確保數據能被實時監控,避免運輸環節中冷鏈的相對恒溫環境被破壞。
除此之外,對于那些可能中途需要在不同集裝箱、車廂內轉移的貨物,轉移的環境也應該配備響應的溫度檢測儀器,并且,針對一些易腐產品,轉運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抽檢,避免食品污染產生連鎖反應。
目前冷鏈運輸的相關安全保障問題處于討論的話題中心,其中原因和目前的疫情狀況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對于相關冷鏈環境的控制相對嚴苛,隨著相關監管機制的加強,冷鏈運輸的安全性總體上應該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