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用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各種技術和儀器得到了快速發展。努力不歇,進步不止,2020年9月22,由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北京中儀雄鷹會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論壇”(簡稱CFAS 2020)在南京曙光大酒店舉辦,化工儀器網受邀參加此次論壇。
大會繼承發揚前八屆的專業特色和學術風格,邀請了食品與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國內外儀器設備生產企業的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圍繞“交流、促進、安全、健康、營養”的主題開展學術交流和展示活動。會議內容豐富精彩,聽眾反響熱烈。
此次會議由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院長周駿貴擔任主持人。周院長對與會的專家、贊助企業、媒體代表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感謝,并介紹了出席論壇的專家、學者和領導。
大會伊始,南京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張建平做了大會致辭。張建平巡視員介紹了南京的歷史以及南京的發展,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劉長寬代表主辦方之一,首先對與會人員表示歡迎和感謝,其次就本次論壇的規模、目的做了簡單介紹。
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曾偉在致辭中指出,新冠傳播渠道(食品鏈)再一次強調了食品、農產品安全和檢測的重要性,而分析儀器是探究物質的結構、成分、信息的利器,對食品安全以及農產品的檢測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隨著致辭結束,大會正式開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龐國芳院士帶來大會第一個主題報告《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實現》。報告中,龐院士介紹了如何實現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如何實現農藥殘留大數據分析智能化,如何實現農藥殘留風險溯源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龐院士還分享了農業殘留普查目前我國農藥施用的四項經驗:未檢出和只檢出一種農藥殘留的樣品占比超過50%,殘留水平地域“一律標準”的頻次占比超過50%,我國使用的農藥以中、低、微毒為主,檢出的品質和頻次占比均超過80%,兩種技術監測參照我國農藥大殘留限量標準的合格率達到96.5%以上。
隨后,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析計測試事業部鄧力做了題為《食品安全領域中的前沿技術應用》的報告。報告中,鄧力介紹了成像質譜
顯微鏡、在線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流體色譜系統、原位探針電噴霧離子源等產品的性能及應用。
來自中國工程院的張齊帶來了題為《農產品黃曲霉毒素污染檢測與預警控制研究》的主題報告。報告首先簡單介紹了黃曲霉毒素對食品安全及人類健康的影響,闡明了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進行檢測的重要意義。報告從黃曲霉毒素污染監測、花生黃曲霉毒素預警技術、黃曲霉毒素綠色脫毒與控制等方面展開,向觀眾介紹了目前我國黃曲霉毒素檢驗檢測的現狀及應用技術。此外,報告中還介紹了幾款可用于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的儀器設備,如糧油奶MINI-STA多毒素只能檢測系統。
壇墨質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洪濤做了題為《關于標準物質的幾點淺見》的報告。報告介紹了標準的定義、使用標準物質的意義、標準物質發展趨勢、標準物質與分析檢測的關系等內容。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院長周駿貴帶來了題為《NQI先進技術集成應用支持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周院長從四個方面展開,詳細介紹了NQI先進技術、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形勢、NQI服務新模式、NQI在實踐中釋放新能動等內容。據介紹,NQI先進技術支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有質量診斷、新產品研發、整體解決方案三種服務模式,而NQI新服務模式主要為檢測、標準、認證、知識產權一站式集成化服務,快速化、移動化、精準化服務、基于“物聯網+”的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服務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一體化服務。
后,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應用支持與實驗室負責人薄濤帶來了主題報告《融合與創新:推動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報告向觀眾介紹了食品安全檢測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賽默飛為此進行的探索與成果。上午的會議到此結束,之后還將有更多專家帶來專業的報告。后續精彩,敬請關注化工儀器網報道。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