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剛剛過去的2020年,人造肉話題相當值得關注,從肯德基、雀巢等大型品牌紛紛加碼這一賽道,足以見到人造肉熱度居高不下。近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眾多食品企業、科研單位攜手制定的《植物基肉制品》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將對快速發展的植物肉加工、生產提供一定規范。
隨著當前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健康飲食需求愈發旺盛,人造肉市場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我國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已達到100億美元左右,未來這一市場規模或將達到千億級別。
就我國來看,因為我國素食文化由來已久,從休閑零食素肉到餐飲食材中的素雞、素燒鵝等人造肉產品,我國植物肉市場可以說有著強大的發展基礎,同時我國也存在較大市場發展潛力。但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人造肉市場,缺少行業標準和規范是我國植物肉發展一大痛點。
為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早在2020年年初就對《植物基肉制品》團體標準進行立項,并于12月25日正式發布。據悉,該標準對植物基肉制品進行定義,并對其基本要求、檢驗規則、標簽、標識、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多方面做出規定。
根據標準,植物基肉制品是指以植物原料或其加工品作為蛋白質、脂肪的來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輔料、食品添加劑,經加工制成的具有類似畜、禽、水產等動物肉制品質構、風味、形態等特征的食品。相關業內人士介紹,這一定義核心在于明確植物基肉制品具體含義,并明確食品加工中不允許使用動物性原料。
同時,該標準的基本要求提出,植物基肉制品的蛋白質、脂肪應來源于植物原料,不得添加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并鼓勵相關加工企業以模擬動物肉制品的營養組成為基礎,提升蛋白質品質、增加蛋白質含量。
實際上,隨著近年來我國人造肉加工工藝不斷改進,擠壓法、凍結法、水蒸氣膨化法等均成為提高植物蛋白組織化過程的有效技術手段,相關加工設備如植物蛋白
膨化機、植物蛋白
干燥設備、植物蛋白飲料生產線等也能夠為人造肉制品生產提供機械化保障,極大提高了我國人造肉制品在原料、加工工藝方面面臨的困難,也很好的提高了食品營養與口感,使食品品質更加貼近肉類產品。
作為業內關于植物基肉制品的一個重要標準,《植物基肉制品》團體標準的正式發布將為我國植物基肉制品市場帶來具體可參照的標準。同時,這也將為植物肉產品在未來更好的走入市場提供發展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