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畜牧業大省,也是畜牧裝備大省。當前山東省畜牧業發展正處于提質增效、實現由傳統到現代、由大省到強省“兩個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畜牧業機械化對提升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尤為重要。12月28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對山東畜牧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主要畜禽養殖全程機械化取得顯著成效,畜牧業機械化率總體達到60%左右。其中,生豬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肉牛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60%以上,奶牛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蛋雞、肉雞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主要畜禽規模養殖場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基本形成標準化規模養殖與機械化有機協調的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意見》指出,將畜牧業機械化作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種養結合機械化模式,推廣循環農業模式,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著力補齊畜牧業機械化短板,推進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以家禽、生豬、奶牛等山東省養殖優勢畜種為重點,推進生豬、蛋雞、肉雞、奶牛、肉牛、肉羊、肉鴨等大宗畜牧產品生產全程機械化,保障肉奶蛋等主要畜牧業產品穩定供給。兼顧魯西牛、渤海黑牛、小尾寒羊、濟寧青山羊、萊蕪豬等地方畜禽品種養殖機械化,統籌發展驢、兔、蜂、毛皮動物等特色養殖機械化,促進地方優勢養殖產業健康發展;鞏固提高飼草料生產與加工、飼草料投喂、環境控制等環節機械化水平,加快解決疫病防控、畜產品采集加工、糞污收集處理與利用等薄弱環節機械裝備應用難題,推進規模化養殖全程機械化。培育發展新型畜牧機械裝備經營和服務組織,在飼草料加工生產、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產品貯運、安全凈化防疫等環節開展社會化服務。鼓勵規模經營養殖戶采用“自有機械+社會化服務”全程機械化模式;以膠東半島肉禽、沿高速路奶牛、沿黃肉牛肉羊、魯中南生豬等基礎較好、集中連片的優勢產區為突破口,推進主要畜禽種規模化養殖全程機械化,支持引導中小養殖場(戶)向標準化、適度規模化養殖方向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穩步完成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
文件還提出以下工作重點:
(一)加快畜牧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聚集省內畜牧和農機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鑒定推廣部門等科技優勢技術資源,形成聯合攻關團隊,開展畜牧成套設備研究與開發,推進畜牧養殖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持省內大型骨干農機裝備制造企業進軍畜牧機械裝備領域,充分發揮其科研創新主體作用,開發先進適用、綠色高效的畜牧機械產品。培育一批具備國內水平的機械畜牧裝備生產企業,帶動行業發展,提升我省畜牧機械裝備業的總體水平,為畜牧業轉型升級提供裝備支撐。積極協助小微畜牧裝備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產能和裝備制造水平,滿足畜牧業發展對機械裝備需求。積極引導有實力的畜牧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由單機、部件向全程機械化成套設備供應商發展。鼓勵企業間聯合及分工協作,發揮各自優勢,構建以大型企業為、中小企業相配套的生產體系和產業集群。
(二)加快先進適用的畜牧機械裝備推廣
加快先進適用、綠色高效畜牧機械裝備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支持引導畜牧養殖和裝備生產骨干企業建立畜禽養殖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場,推廣應用畜產品全程可追溯系統,確保畜產品安全供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自動化信息化養殖示范基地,推進智能畜牧機械裝備與智慧牧場建設融合發展。推動畜牧業機械化大數據開發應用,為畜牧機械裝備研發、試驗鑒定、推廣應用和社會化服務提供支持。大力支持疫病工程防治新型技術和設備的試驗示范,引導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研發適合規模養殖場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全自動智能化機械設備,減少人畜接觸,加強畜禽體征監測,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推廣高效除臭熱回收技術,推進畜牧機械裝備節能降耗,改善養殖場周邊環境。加快自走式全混合日糧制備機等復合型高效畜牧機械裝備研究,提高人機生產效率。
(三)推進畜牧生產全程機械化
大力發展生豬、家禽、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種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飼草料收獲加工、種畜禽性能測定、精準飼喂、智能環控、畜產品采集、畜禽屠宰加工、專用運輸車輛、衛生防疫、病死畜禽處理、糞污處理利用、養殖異味消除等環節全過程機械化。在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集中區域,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中心,推廣應用固態有機肥拋撒機及液態有機肥撒施技術與裝備,補齊全程機械化發展短板,提高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環節機械化水平。創新成套設備鑒定檢測方法,加大主要畜禽種類成套設備補貼力度,提高畜牧裝備成套設備供給能力,推進主要畜種養殖各環節機械化均衡發展。
(四)推進畜牧裝備與養殖技術有機融合
建立研學產推用結合、牧機牧藝融合體制機制,開展畜牧機械裝備與養殖技術融合研究與交流。立足省情,推進設施裝備配置與養殖場建設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適度規模養殖相適應,形成適應不同區域畜牧養殖特色、不同生產經營群體需求特點的牧機牧藝融合發展之路。適應畜牧業規模化、設施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牧機對牧藝的裝備支撐作用,鼓勵養殖企業進行物聯化、智能化設施與裝備升級改造,推進畜牧設施裝備與養殖工藝融合、養殖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
(五)推行畜牧機械服務社會化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畜牧機械裝備經營和服務組織,支持要素資源專業化導向、市場化配置,提升優質飼草料“種、收、貯、加、送”、智能云管控社會化服務能力,科學設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產品貯運、疫病工程防治社會化服務網點,鼓勵社會服務組織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多途徑探索。鼓勵和支持社會服務組織開展畜禽養殖公共服務,創造市場發展空間。積極推進畜牧機械裝備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大力發展訂單作業、生產托管、承包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政策支持方面,文件指出,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對畜牧機械裝備的支持力度,繼續拓寬補貼范圍,對生產急需、先進適用的裝備做到應補盡補。支持農機試驗鑒定機構提升畜牧機械裝備試驗鑒定能力,加快主要畜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所需機械裝備的試驗鑒定。協調省級科技項目支持基礎性、應用性畜牧業機械設備創新研發、優化提升和轉化應用。支持有關市縣涉農資金計劃項目用于扶持規模畜牧業經營主體改善機械化生產條件。支持大型成套畜牧機械融資租賃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權屬清晰大型畜牧機械裝備抵押貸款,緩解規模經營主體購置機械化生產裝備資金難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