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也是保障“米袋子”、“菜籃子”供應的基礎性產業。但在長期的發展中,采后保鮮、儲運等環節面臨的卡脖子難題一度使得我國農產品采后損耗較大,并不利于產業整體發展。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緊建設和完善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進一步擴大冷鏈輻射范圍也成為地區發展的重要落腳點。
河北承德: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正式開園,輻射五省市
承德是連接京津翼遼蒙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規模性的冷鏈物流將對協同地方農產品發展起到重要作用。5月10日,隨著集倉儲、加工、物流配送、展銷等為一體的承德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正式開園,也將為周邊五個省市大批量的鮮活農產品生產、流通帶來助力。
據悉,目前該冷鏈物流產業園已經配置有1萬平方米的智能低溫恒溫冷藏庫、6.3萬平方米的普通倉儲和0.8萬平方米加工車間等基礎設備設施。而隨著一系列硬件設施不斷完善,該產業園也將通過連通生產基地、批發商、物流配送等資源,通過更高層次的數字化供應鏈為農產品從源頭到加工、消費終端賦能。
安徽合肥:“一核四區”格局為農產品流通賦能
合肥位于我國中部及華東地區,有著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稱號,也是重要的生鮮農產品流通樞紐。近年來,合肥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更是在生鮮農產品流通方面取得不錯進展。
據了解,如今合肥正形成一個核心功能中心與四個冷鏈配套區域的格局,主要包含周谷堆大興國際物流園、冷鏈云倉區、冷鏈智能運鏈中心、冷鏈城配中心以及西部輔助片區的冷鏈基地口岸中心區。而以冷庫運營的集中調配、配送中心和冷藏車的統一調度等為基礎的發展模式,也助推冷鏈在實際發揮作用過程中更具效率,為浙江、江蘇、上海乃至更多地區帶來優質生鮮食品。
湖北:加快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促產業發展
從荊楚大地糧油品牌效應擴大,到農貿市場數字化改造進展良好,都是近年來湖北在農產品產銷方面交出的耀眼成績單。而憑借武漢“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優勢,湖北也通過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園,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產品走向全國。
小龍蝦、蓮藕、柑橘等均是湖北農業體系中的重要產業,為更好的促進當地農產品在產銷環節得以順利進行,當地也積極與多個物流平臺進行合作,預計將建成總容積在73萬立方米以上、可冷藏儲存23萬噸左右農產品的冷鏈倉儲,并推動37個冷鏈物流及農產品市場改造項目,為農產品采后貯藏、輸送至全國各地提供保障。
小結:隨著人們隨生鮮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加快構建和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齊農產品采后儲運、加工發展短板,對于我國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隨著各地在加快冷鏈設施建設時,更加注重發揮地理位置優勢、資源優勢,也將更好推動大規模的冷鏈倉儲物流項目在落地后得以充分實現效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