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大數據中心監控的1587個中藥材品種(包括相同品種不同品規不同產地,下同),在本月1號到8號,有部分藥材價格出現明顯波動。其中,上漲品種數28個,下跌品種數14個。
具體來看,上漲品種有地膚子、桂皮、覆盆子等,其價格上漲原因主要有市場庫存見底,采購商家增多;產新結束,產地新貨上市量??;以及受環境等因素影響,產出有限等。另外,下跌的品種則有廣藿香、石決明、冰片、薄荷腦、草果等。其中,廣藿香降價幅度較大,5月1日其基準價格為25元,而8號價格已降至20元,降價幅度達到20%。業內分析認為,這些中藥材降價都主要是受產新量大,庫存充足所影響。
事實上,對于中藥材市場而言,市場需求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原因,其價格變化都是在市場需求變動下的常態。不論是供給減少或增加,還是需求增加或減少,都將共同作用導致藥材價格出現波動。從整體來看,2020年以來,藥市行情形勢持續向好,不少藥材漲依然保持著較好的增長趨勢,在2021年依然未停下漲價的步伐,如八角、水蛭、川芎、澤瀉、知母、紅花、菟絲子、郁金、辛夷花等,都在去年漲價的基礎上繼續小幅上揚。
業內認為,當前中藥材利好正在轉化,以及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都將進一步助推中藥材市場的發展。有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已從2018年的1518.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25.2億元。業內預計,照目前發展趨勢,2021年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將逼近2000億元大關。隨著低價藥材種植面積的調減,以及國內政策對中醫藥的大力扶持,中藥材市場明天會更好,大牛市行情有一天預計也會到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藥行業的春天將至。但中藥行業目前還存在的質量不均一、藥材偽劣、價格暴漲等亂象。業內認為,要想解決中藥材質量短板,就需要加強行業監管,從源頭把關,規范種植、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來進行治理。在這一過程中,行業標準化提升或將成為趨勢。畢竟,產業要發展,標準需先行。加快標準的制修訂,建立科學、可檢驗、能執行的標準體系,將是防范藥品安全風險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隨著國家針對中藥材發展不斷制定規則與規范,將助力中藥材行業更加規范、科學、合理、可持續的發展。
當然,除了需要破除中藥材市場亂象問題以外,中藥的發展也離不開創新。業內認為,國內企業可以借鑒日本經驗發展中藥。據了解,目前日本中藥原材料85%從中國進口,中藥的應用包括處方藥物、煎藥、健康食品、藥膳、西洋草藥及從中藥開發新藥等。當前,日本漢方藥已占據了世界 90% 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我國作為中藥材生產大國,可以借鑒日本發展中藥的經驗,適當引入新的制藥技術,淘汰落后工藝,提高安全性和效果以及國際化能力。
總的來說,雖然從目前來看,我國中醫產業發展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振興之路還任重道遠。但在市場需求增長、社會認可度高、技術進步和政策扶持等有利因素影響下,業內普遍認為中藥產業發展形勢將一片大好。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