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業是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戰略性產業,關系著國民身體的健康以及中華民族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以及各地利好政策的出臺,中藥產業迎來重要機遇。
根據數據統計,中藥板塊(申萬中藥 III)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3056.33 億元,同比下降 3.54%;2021Q1 單季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0.33%,為869.44 億元,增速比 2020 年全年上升 16.79pct。
另外,根據“申萬中藥Ⅱ”中的片仔癀、云南白藥、同仁堂等70家中藥行業的上市企業的營業情況來看,2014-2020年中國中藥行業營業收入整體呈現先降后增的趨勢,2015年中藥行業的營收由于醫保整改的影響出現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下降,下降幅度達到了24.80%;但在隨后2016-2019年中,中藥行業營業收入重新呈現連續增長,2019年行業營業收入達到近五年較大值3178.51億元,同比增長4.80%。2020年雖然受多方面的影響,中藥市場有所回落,但2021年隨著各項政策落地實施后,中藥行業一季度凈利潤重新增長,達到85.36億元。
據了解,國家層面,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七部門5月13日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
另外,2020 年各省市紛紛發文推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落地執行。
如四川省:人才與產業鏈兩手抓;河南省:提高藥材標準;江西省:打造中醫藥品牌;上海市:提供覆蓋全體市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安徽省:建立中藥數據庫;深圳市:中醫藥與高科技相結合;吉林省:提升中藥質量……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中醫藥行業發展可期。業內表示,對于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藥材管控,深化科技投入等。
據了解,在藥材管控上,相關人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聯合相關部門一起就中藥材種質源頭加強管理,加強中藥材種植、工業生產、流通等全過程管理,實施好道地中藥材質量提升工程,提高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水平,完善構建中藥材檢驗檢測體系,加強中藥材質量風險評估與風險監測,為中藥材、中藥工業、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讓人民群眾放心用中藥。
而在科技投入方面,如今很多企業對此也日漸重視。如某中藥企業表示,近年來公司加大了在中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配套增值服務方面的投入,建設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研發基地、中藥煎煮中心等一批中藥產業項目,開展中藥炮制工藝研究、道地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中藥溯源體系建設、東盟藥交平臺建設以及中藥現代物流和初加工服務等,逐步形成覆蓋中藥種植、采收加工、現代中藥研發、中藥現代物流和貿易等全產業鏈的中藥產業體系。
中藥產業作為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產業領域,近年來持續受到政策力挺。僅今年以來,我國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業內普遍認為這有利于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另外隨著中藥材管控方面的逐漸加強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中藥產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局面。
如今中藥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機遇,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醫藥全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大環境下,中藥產業仍面臨整體競爭力不強、企業創新活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醫保控費措施全面推廣的大背景下,中藥企業亟須加緊轉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