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吃得飽”向“吃得好”的消費飲食習慣轉化下,富含營養的乳制品也成為備受市場青睞的佳品,在此背景下作為重要生產原料的生鮮乳也迎來需求增長期。為進一步保障上市乳制品品質達標,規范源頭生鮮乳品質等也成為行業發展中的核心。就此,日前《生乳生產技術規范》等6項農業行業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于2021年7月10日前截止。
近年來,隨著人們愈發重視攝入食品的營養價值,我國乳制品消費迎來快速發展期。據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9年十年間我國乳制品消費以8.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穩步發展,并于2019年實現4000億元市場規模的新突破,達到4196.3億元。更有預測稱,未來這一市場仍將持續穩定發展,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或將達到5500億元。
而縱觀目前的乳制品市場,得益于消費升級與生產工藝的優化升級,當下我國以殺菌乳、酸牛乳、配方乳等為代表的液態奶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嬰幼兒配方奶粉則正朝著高端化、品質化邁進,奶酪、羊奶粉等乳制品也開始在市場中站住腳跟。由此,也顯現出我國乳制品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脈絡。
與此同時,對于整個乳制品行業來說,隨著消費終端的乳制品消費量提升,上游生鮮乳需求量也在同步提升,而更為關鍵的還有源頭的生鮮乳質量對于乳制品品質也有著重要影響。因而,對生乳生產技術、生乳分級等多方面進行規范,確保生鮮乳質量穩步提升也不可忽略。
近日,由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生乳生產技術規范》、《生牛乳質量分級》、《生乳中菌落總數的控制技術規范》等六項農業行業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現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21年7月10日前將意見反饋表提交至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如今乳制品行業逐步走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已經成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機械應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以規范補齊生產安全短板也對提升乳品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筆者在瀏覽相關征求意見稿文本時也注意到,在《生乳生產技術規范》中就對生乳生產相關設備設施進行規定,例如與生乳直接接觸的管道、連接件、泵、橡膠件等設施設備應使用食品級材質;生乳應從貯奶罐孔道進入貯奶罐;真空盛氣筒應定期檢查等。此外,在《生乳中菌落總數的控制技術規范》中也提出,應當使用機械設備擠奶,冷鏈封閉操作;應采用直冷式貯奶罐或帶有制冷系統的貯奶罐進行生乳貯存;應采用具有應有控溫系統的奶罐車,在0℃~6℃的溫度環境下進行生乳的運輸等。
總的來看,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還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與生乳生產、分級、菌落總數控制等相關的六項農業行業標準進行起草與意義征求,未來也將從源頭對乳制品生產原料進行層層把關,為我國乳制品行業保質保量夯實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