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產地加工是指為了防止藥材霉變與成分流失,以及剔除雜質與非藥用部位、便于干燥與包裝、方便倉儲與物流運輸等目的,在產地對中藥材趁鮮切制成片、段、塊、條、丁、絲、瓣等形狀的原藥材的過程。近年來,隨著中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中藥材切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省都紛紛開始推動產地趁鮮切制工作。
近日,云南省印發了《云南省產地加工中藥材工作推進方案》。據了解,該方案是云南省藥監局為貫徹落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根據《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采購產地加工(趁鮮切制)中藥材有關問題的復函》要求,結合監管工作實際制定并印發的。
其中,《方案》明確了遴選產地趁鮮切制品種,制定趁鮮加工指導原則,推進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等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方案》還制定云南省產地加工(趁鮮切制)中藥材品種目錄,按照研究成熟一批發布一批的原則,對全省具有較大種植規模、種植規范化程度較高和有產地加工傳統,適宜趁鮮切制,且有依據支持趁鮮切制對質量無不良影響的優勢品種逐步列入目錄。
業內認為,此次云南省發布的產地加工(趁鮮切制)中藥材相關政策事關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該省2021年的一項重點工作。
實際上,由于趁鮮加工可減少中藥材有效成分流失,而多數中藥材又都可以趁鮮加工切片,并且質量明顯優于浸泡軟化后再加工的切片等原因,目前在國家有關部門及政策推動下,包括安徽、陜西、山東等地都在大力推進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采購產地加工中藥材,以及促進產地加工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等工作。
例如8月5日,湖北省藥監局網站發布關于印發 《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一步發揮監管職能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臺了26項措施推動湖北省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在創新中藥飲片管理上,也明確指出允許采購產地趁鮮切制中藥材。將結合本省實際,探索產地加工與炮制一體化發展,研究制定趁鮮切制中藥材品種目錄及趁鮮切制加工指導原則。
4月6日,山東省藥監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山東省開展中藥材產地趁鮮切制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山東省產地趁鮮切制中藥材品種目錄(第一批)包括藥材切片:丹參、柴胡、生地黃、西洋參、拳參、赤芍、桔梗、白芷、黃芩、山楂、天花粉;藥材切段:北沙參、荊芥、澤蘭、忍冬藤、徐長卿、水蛭、蒲公英;藥材去心:遠志、牡丹皮。
3月9日,陜西省為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管,從“源頭”上管控中藥質量,促進中藥產業快速高質量健康發展,印發了《陜西省規范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意見》指出,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監管,以陜西道地藥材品種為基礎,以解決中藥材加工過程中因二次浸潤、切制造成成分流失和損耗增大難題為出發點,以中藥全產業鏈質量提升為目標,用5年時間,使我省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工作達到“質量控制標準統一,產地加工管理規范,工藝流程合理先進”的目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