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來是生產名優茶的盛地,隨著南安石亭綠茶在2012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為該品類茶葉走向市場進一步打響口碑。為更好地保障南安石亭綠茶品質,滿足市場發展需求,近日,由泉州市標準化協會提出并歸口的《南安石亭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現公開征求意見,將于2021年10月30日前截止。
南安石亭綠茶產自福建省南安縣豐州鄉的九日山和蓮花峰一帶,早年間是被寺廟僧人發現、培育、制茶后逐漸為人們所知,至今已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隨著后來斗茶、飲茶蔚然成風,南安石亭綠茶開始在南安一帶廣泛的種植起來,并在后來憑借成為走親訪友好物而聞名海內外。
據悉,南安石亭綠茶外形緊結,色澤銀灰帶綠,沖泡后湯色清澈、茶香濃郁,散發的香味更因與蘭花、綠豆、杏仁等香氣相似,有著“三香”的美譽。同時,南安石亭綠茶中還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菌、降血脂、提神醒腦、強心解痙等功效。
當然,若想更好地保留南安石亭綠茶鮮葉中的有效物質,使茶葉品質優良并發揮其價值,采后的加工技術起到關鍵作用。傳統的加工工藝有萎凋、殺青、初揉、復炒、復揉、煇炒、足干7道工序加工,但由于加工技術標準不一,各處產出的南安石亭綠茶在品質上難免各有差異。近日,由泉州市標準化協會提出并歸口的《南安石亭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或將為地方好茶提升品質帶來幫助。
《南安石亭綠茶加工技術規程》中主要對南安石亭綠茶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加工工藝、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及貯存進行規定,適用于南安石亭綠茶的生產加工。為確保該文件的規范性,也對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1488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SB/T 10034 茶葉加工技術術語、T/QZAS 021—2021 南安石亭綠茶等進行引用。
在基本要求中,主要對廠房、加工設備和用具、加工人員、生產過程衛生、鮮葉質量作為規定。其中明確,加工廠房應根據茶葉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合理布局,貯青室、加工車間、包裝車間應安裝換氣扇、防塵、防鼠裝置;加工設備和用具應采用無毒、無異味、不污染茶葉的材料制成,不應使用含鉛材料的設備;新購及每個茶季開始和結束都要對器具進行清洗、除銹和保養等等。茶葉質量則按照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等不同要求分為三個級別。
在加工工藝流程中,則指出可分為手工加工和機械加工兩種加工工藝流程。手工加工涉及到攤青、殺青、初揉、復炒、復揉、炒干六個步驟,并對各個環節的加工時間、茶葉加工設備溫度、茶葉狀態等進行明確;機械加工則應符合 T/QZAS 021—2021 中 5.7.2.1 的要求。
為確保《南安石亭綠茶加工技術規程》的科學性、適用性等,編制完成的征求意見稿已開始公開征求意見。有關單位或個人若有相關意見、建議,可于2021年10月30日前反饋至泉州市標準化協會秘書處(wg7@yujie.cn)。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