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不管是叮咚買菜、盒馬、鍋圈食匯,抑或是餓了么、美團,或者是農貿市場中,都出現了“快手菜”的影子。“快手菜”乍聽起來有些陌生,實際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預制菜。
市場上越來越火爆的預制菜,到底是“何方神圣”?
實際上,預制菜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在此之前,它還被稱作半成品菜,為消費者免除了洗、切、配料等初加工環節。
具體來看,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預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購的煩惱,簡化了制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的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烹飪方式,就能直接作為餐桌上的便捷特色菜品。
預制菜需采購新鮮可靠食材,在安全合規的生產車間,采用標準化手段生產,同時需通過質量檢測程序,從而保證其安全、營養與品質。
眼下,中央廚房+連鎖零售+網上零售正成為新業態新消費,預制加工的半成品菜,不需要洗菜也不需要擇菜,輕輕松松下個廚,就可以享受到自己做的美味,這成為很多“干飯人”的新選擇。
食品機械設備網小編了解到,根據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預制菜可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根據包裝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散銷、小包裝、大包裝三類;根據貯運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冷藏、速凍、熱鏈、常溫四類。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在生活節奏加快、烹飪技能退化、“速食”習慣形成等因素影響下,C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升。而這背后,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進入2021年下半年,預制菜行業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有分析稱,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4年增長3倍,至2025年達到6000億元,發展過程中有望由B端客戶破局,逐步打開C端市場。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21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我國目前的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六七年我國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
與之相對應的,多家企業布局預制菜賽道,行業進入“群雄逐鹿”階段。據悉,味知香專注預制菜領域穩步擴張;安井食品從速凍食品切入預制菜增長明顯; 三全食品通過大客戶定制提供個性化產品的預制品供應,與多家知名餐飲品牌深度合作。
而根據工商注冊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在業存續的預制菜相關企業共有7.19萬家。僅2020年就新注冊1.25萬家,同比增長9%。
可以確定的是,預制菜很可能會成為年輕人廚房的常備品,它不是一陣風,它可能是下一個風口,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預制菜市場需求高度確定,但入場門檻也越來越高。
門檻高的原因很簡單,預制菜對企業供應鏈跨地域運轉的能力要求頗高,既需要企業保障食材的新鮮度,還要求企業能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供給,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場景、多口味的用餐需求。所以,“預制菜行業處于藍海競爭階段,尚未誕生全國性品牌,整體呈現出區域化、分散化、規模小的特點。”
2021年~2031年將會是預制菜發展的黃金十年。在這段時期,不管是對餐飲企業還是廠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商業模式及認知模式的比拼,想要抓住風口首先要對自己的模式進行升級。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