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全國法制計量管理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確定原則和方法》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現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計量器具作為計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計量標準的考核要求中,溯源性是重要的一項,JJF1033-2016《計量標準考核規范》中對其有明確要求:“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均應當有連續、有效的檢定或校準證書。”按照考核規范的要求,計量標準器應進行定點定期的檢定或校準來保證溯源性。具體該如何“定期”,有以下幾種情況:通過檢定方式溯源的,檢定周期不應超過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通過校準方式溯源的,復校時間間隔不應超過校準規范的規定;沒有檢定規程且校準規范沒有明確規定復校間隔的,按校準機構給出的復校時間間隔;如果校準機構也沒有給出建議,可按照JJF 1139《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確定原則和方法》自行合理制定。JJF 1139規范的作用不僅僅是為沒有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和校準間隔建議的計量器具制定復校間隔,更是計量技術人員在制定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時確定檢定周期和校準間隔的重要技術依據。
由于計量器具種類繁多,使用情況千差萬別,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準確度要求、穩定性、環境條件、使用頻率次數、維護保養等。若不進行分析研究而簡單地按照習慣將檢定周期定為1年或2年,或不加區分使用了不合適甚至錯誤的周期確定方法,則給出的檢定周期將很難保證計量器具在使用時量值的準確可靠。因此,按照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的方法,準確有效地制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是非常必要的。
本技術規范參考OIML D10《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和NCSL RP-1:2010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Calibration Intervals》起草。
本技術規范主要給計量管理部門和編寫計量檢定規程者提供一個可操作的規范,目的是為了科學、合理地指導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確定,以保證計量器具在規定的檢定周期內量值的準確可靠。
本規范引用的文件包括:JJF 1001-2011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33-2016 計量標準考核規范;NCSL RP-1:2010 校準間隔的確定和調整(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Calibration Intervals);OIML D10:202X 測量設備校準間隔的確定導則(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
本規范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檢定周期確定原則、檢定周期確定方法、方法的確定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規定了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確定原則和方法。本規范適用于對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確定,也為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調整提供參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