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正是繁忙時,今天我們將目光聚焦到定西馬鈴薯產業。已有200多年馬鈴薯種植歷史的定西近年來緊抓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馬鈴薯標準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種薯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倉儲保鮮設施不斷建成、加工鏈條不斷延長、品牌效益不斷提升,高質量的產業振興發展道路越走越堅定。
馬鈴薯性喜冷涼,定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降水量可達400毫米至600毫米,為馬鈴薯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馬鈴薯從充饑的口糧過渡為日常生活中可選擇的烹飪食材,同時仍處在重要的糧食作物行列,促使定西加快推動馬鈴薯產業邁入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的發展新階段。據悉,連年來定西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300萬畝以上,在良種擴繁、標準化基地建設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馬鈴薯年產量超500萬噸、原原種年產量占到全國的三成左右,是我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與商品薯生產基地、淀粉及薯制品加工基地。
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正是定西馬鈴薯的關鍵搶收期,馬鈴薯豐產豐收迎也將為市場供給新一輪優良的產品。日前,載有1500多噸馬鈴薯鮮薯和淀粉的專車就從定西駛發,運往各地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些年定西堅持走馬鈴薯“寒旱農業—生態循環—綠色有機—甘味品牌”的綠色發展道路背景下,基于種植環節的不斷完善,加快推動生產加工環節精細化、精深化,也為補齊產業短板、打響品牌口碑、提升品牌效益、做大做強產業增添一抹底色。
首先,無論是基于鮮薯供應考慮,還是服務于精深加工,大批量的定西馬鈴薯采收后都需要冷藏保鮮設施設備賦力。據了解,定西現已形成集恒溫庫、貯藏庫、冷庫、窯窖群等多元倉儲體系于一體的產后貯藏服務,馬鈴薯總體貯藏能力達到360萬噸以上,線上線下、倉前倉后配套結合的形式為鮮薯保有高品質觸達市場提供順暢的流通渠道。
其次,精深加工是“消化”馬鈴薯數量的重要方式,近些年當地先后培育了32家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以定安區為代表的地區今年來更是相繼形成數十條機械化半機械化或全自動的加工生產線,全市馬鈴薯加工能力快速提升。隨著產業鏈延長定西不僅有優質的馬鈴薯全粉、變性淀粉,還衍生出餅干、醋、薯片、馬鈴薯粉、饅頭、面條等膨化類、主食類產品。
不過,筆者也注意到,在馬鈴薯產后加工中,雖然生產線已經搭建起來,但諸如馬鈴薯分選、打包等工作仍需大量的人工來完成。伴隨著食品機械行業實力不斷增強,諸如重量
分選機、智能分選機等
分選設備與一系列輸送設備、去皮設備、分切設備、包裝設備,以及成套的馬鈴薯粉淀粉加工生產線、馬鈴薯片加工流水線等均可用于生產中,將對提產能、提品質、提效率、降成本等帶來很大助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