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質量安全重于泰山。而食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若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頻繁出現而拖了整個行業的“后腿”,便顯得“得不償失”了,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物質要求也逐漸提高,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受其影響,食品安全檢測在日常食品安全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食品質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撐。基于此,我食品安全檢測形勢穩中向好,檢測技術體系已得到了完善,檢測技術水平有所提升。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穩中有進的向前,居民收入也得到明顯提高,進而帶動對市場消費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其中,食品行業作為主要的基本消費市場實現迅猛發展,但在其間,相關食品安全隱患也不斷增加,使得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在此背景下,為了保障食品行業質量安全,國家先后出臺了多條重要政策,助力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
例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總局關于規范食品快速檢測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關于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指導意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關于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等等,都為我國食品安全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強心劑般的支撐。
在政策利好以及民眾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的環境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快速發展。從市場行情來看,2010-2020年期間,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2020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超過926億元,同比增長11%,業內預計到2022年國內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近年,食品快速檢測技術憑借其簡便、快速、高效、經濟等多重優勢,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占食品安全檢測市場比例不斷提升。在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檢測技術日益趨向于高技術化、速測化、系列化、便攜化,如食品安全快速分析儀、農藥殘留快速分析儀、重金屬快檢儀、食品添加劑快檢儀等等。
雖是如此,但相比國外,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行業起步較晚,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開發,需要覆蓋其中的法律規范和行業標準還未完全完善,沒有形成統一的檢測標準,制定安全標準的管理部門較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與行業標準存在標準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復等問題突出。另外,食品快速檢測技術也有待進一步的強化(即走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新方向)。
總體上來看,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2020年國家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不過各類突出問題和矛盾依然不少,食品安全治理任重道遠。當然,我國還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引入先進技術,創新出多樣化的食品檢測技術,如PCR檢測技術、生理生化技術等,以提升食品整體質量與安全性,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穩定發展,這也對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起著重要作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