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言“一日之計在于晨”,一份熱乎的早餐則是開啟美好一天的重頭戲,但面對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何兼顧上班時間和早餐對于上班族來說已經構成一大難題。隨著今年上海將早餐工程列入民心工程,將早餐示范點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早餐自助售賣機、智能取餐柜等投用正促使匆忙的早餐時間變得更有溫度。
老話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可見早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得益于我國早餐種類豐富多樣,包子、饅頭、豆漿油條、拌面拌粉、湯面湯粉、小籠包、餛飩、煎餅、三明治、面包等中西式食品應有盡有,滿足人們的胃應該不在話下。不過,受到工作模式、通勤時間、個人作息等因素影響,上班族的早餐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被壓縮,選擇早餐時往往只能就近店鋪順手一帶,可選擇性相對較少,早餐更趨向于填飽肚子的功能性。
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上海加大對早餐工程的關注,并加大力度推動早餐示范點建設。在《上海市早餐網點布局規劃》、《上海市推進早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等政策文件指導下,明確進一 步優化全市早餐網點布局,構建起以中央廚房為核心,連鎖早餐網點為主體,特色單店、流動餐車、外賣平臺配送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早餐供應體系,早餐更豐富、更營養、更便捷正在一步步落地。
新增1764個早餐網點、推出226家早餐工程示范點、新增1090個網訂柜(店)取網點、設置900個智能取餐柜、投放206臺早餐自助售賣機及無人早餐車、1.5萬個早餐網點統一張貼早餐標識......近日,據上海市早餐工程建設推進會消息,2021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早餐工程示范點建設已提前并超額完成。
在這一工程建設背后,除了早餐網點布局更加密集、優化將有效解決排隊時間長、可選擇性有限等問題外,以智能取餐柜、無人早餐車、智能早餐機、AI食堂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服務技術升級,為構建起早餐消費新場景夯實基礎。以智能取餐柜為例,筆者注意到當下高品質的取餐柜已經具有冷藏、保溫兩項功能,還能實現兩者兼具,消費者若通過線上下單,取餐時只需進行簡單操作,設備就能快速完成半成品包子饅頭或是飯團等加熱工作;一些連鎖品牌示范網點則通過配置人員,可通過訂單實時制作一些需要現做的食品并放置到取餐柜中保溫存放,消費者同樣可以實現高效自取。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早餐工程與人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來源,也是體現城市溫度的一大輸出途徑。隨著今年上海早餐工程交出一份搶眼的階段性發展成績單,既將為后續發力提供有力支撐,也將為全國早餐工程發展給出一份可借鑒參考的案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