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早稻產量達到560億斤、增產14.5億斤,夏糧產量達到2916億斤、增產59.3億斤,秋糧種植面積在12.9億畝左右、秋收已近九成,無一不在釋放出我國糧食豐產豐收的喜人信號。隨著各地糧食收儲工作陸續開展,確保糧食顆粒歸倉以外,科學的糧食倉儲技術也將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近日,安徽省地方標準《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程》征求意見,將于2021年12月1日前截止。
我國人口眾多,糧食豐收是保障人們日常生活供給平衡的重要來源,面對當下糧食供給緊張平衡的局面,在糧食豐產豐收的基礎上確保糧食在后續加工、儲藏環節降低損耗顯得至關重要。僅以糧食收儲為例,農戶存糧空間、設備、技術的有限性一度使得蟲蛀、鼠咬、霉變等問題十分常見,影響糧食品質的同時也將造成損耗。就此,近年來我國各地加快建立健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以清理、烘干、儲藏一體化的生產體系為廣大地區糧食收儲提供服務。
在儲糧環節,除了大型糧食儲備庫建成提供了大量儲存空間外,更加引人矚目的還在于新技術加持下糧食儲存走向科學化、綠色化。據悉,近年來北京順義、安徽合肥、廣東乳源、湖北荊門等多地先后在糧倉中應用氣調儲糧技術,通過充入適量濃度的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對糧食進行密封儲藏,在不使用化學藥劑的基礎上就能抑制糧堆出現霉變,并達到殺蟲等效用,實現高質量的綠色、保鮮儲糧。
伴隨著近年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繼續深入實施,氣調保鮮殺蟲技術正在糧食生產中不斷推廣開來。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征求《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程》安徽省地方標準意見的通知,也將進一步推動新技術在地方糧食生產中因地制宜、更加標準地發揮作用。
據悉,《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程》地方標準由中央儲備糧銅陵直屬庫有限公司、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庫等單位共同編制。該標準主要對CO2氣調殺蟲的術語和定義、原理、設施設備及材料、操作要求進行規定,可適用于散裝稻谷、小麥、玉米等原糧氣調殺蟲,透氣包裝糧可參考該標準進行。
在該標準中,指出CO2氣調殺蟲是指“在氣密性良好的倉房內充入CO2氣體,改變糧堆內氣體組成成分,熏蒸殺蟲技術”,應用到糧倉供氣管道、排氣管道、CO2檢測系統、可控式CO2氣化器、環流裝置等設備設施。操作要求中,對充氣前準備、充氣、散氣三個重要部分各環節進行明確,如糧面應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糧倉大門采用塑料薄膜密封,并需按照GB/T 25229 采用負壓法對塑料薄膜下糧堆的氣密性進行檢測和氣密處理,使氣密性符合5.1.1 要求,并給出不同種類糧食CO2預期充氣量表;同時,還對充氣時機、工藝要求、操作程序等進行明確。(詳細內容可通過下文附件查看)
保障糧食安全涉及到糧食生產的方方面面,隨著儲糧技術等不斷升級將為糧食儲存環節帶來重要助力。目前,《儲糧庫CO2氣調殺蟲操作規程》地方標準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若您有相關意見可于2021年12月1日前反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