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筑牢糧食生產安全底線、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是國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背后的重要支柱。圍繞流通、布局、優化三大關鍵詞,安徽接下來將著力打造合肥、安慶、蚌埠等3個糧食物流樞紐、3個優質糧油生產加工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省糧食儲備規模與布局更科學,糧食加工業總產值達到3500億。
常言道“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回望“十三五”,隨著我國糧食儲備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深入實施、中央儲備同地方儲備加強協作、地方糧食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與建設速度加快、糧食立法監管全面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逐步完善等,糧食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壓艙石”作用愈發突顯。
安徽作為全國糧食產量排名靠前的南方省份,近年來也先后印發《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等一攬子政策文件,通過優質原糧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倉儲物流體系提升、精深加工轉化推進、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等一系列行動,加快糧食產業強省建設。其中,糧食倉儲、糧食物流作為行業發展中的兩大主要基礎支撐性產業,自然也成為該省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落腳點、發力點。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安徽以35.45億元各類資金引入、投入為動力,驅動噸糧食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與糧油產業發展。到去年底,該省新增528萬噸糧食倉容,共形成5585.3萬噸完好倉容,以及6大類糧食產業集群等,為糧食收儲、物流、加工等帶來更多保障。
與此同時,面向當下糧食產業所存在的基礎設施布局仍需加強合理規劃、儲糧設施與技術水平仍待提升、糧食加工產業市場競爭力相對有限等主要問題,安徽也提出將在“十四五”期間加快整合資源,打造合肥、安慶、蚌埠等三個糧食物流樞紐,布局3個優質糧油生產加工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全省糧食儲備規模、區域布局、品種結構更加科學。
在糧食倉儲流通方面,安徽未來將加快整合現有省級儲備糧承儲庫與縣域級別的糧食倉儲點,使糧食儲備管理更加集中,并將通過打造合肥、安慶、蚌埠三個糧食物流樞紐,使糧食物流骨干網絡更進一步發揮輻射效用。在糧食加工方面,安徽則將重點發展皖北、江淮、沿江和江南三大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專用小麥、玉米、糯稻精深加工和大豆制品產業,稻米和主食制品、功能性食品、糧食機械產業,高端大米、方便休閑旅游食品、雜糧與高端油脂產業,助推糧食加工全產業鏈布局、精深加工升級,滿足糧食產業發展的深層次需求。
隨著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或將繼續保持增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充滿底氣。但伴隨著我國糧食生產流通同樣加快增長,推動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擴容與現代化體系建設,還將更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水平,使糧食生產兼具底氣與實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