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穩,天下安”。近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糧食局、省農業發展中心聯合制定并印發《全省糧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動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省糧食烘干中心(點)達到2100個左右,
烘干機保有量達到1.1萬臺以上,烘干處理能力達到24萬噸/批次以上,基本滿足全省糧食烘干處理需求。
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十八連豐”的喜人成績,各省各地區均為糧食豐產豐收獻出一份力。以湖北為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2021年湖北糧食播種面積7028.97萬畝,覆蓋小麥、早稻、中稻、晚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93.28公斤/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764.33萬噸,三者分別實現0.9%、0.5%、1.4%的同比增長。
誠然,作為地處我國中部的主要城市之一,從兩宋時期我國社會經濟重心向南方轉移就奠定了湖北農業在全國經濟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進入到新時期發展中,湖北也充分發揮地理、資源等優勢,通過壓實糧食安全責任、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升種植技術水平、培育壯大糧食生產經營加工主體等舉措,擔起地方糧食產業健康發展的重任。
在“藏糧于技,藏糧于地”等糧食戰略取得不錯進展的同時,近年來糧食產業的發展也更加注重全產業鏈的把關,糧食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個環節均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面向長期以來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較大的糧食干燥環節,加快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加緊提升糧食烘干能力,已經成為該領域的新共識。
日前,為加快推進地方糧食烘干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倉門災”,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湖北省制定《全省糧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動方案》,落實目標要求、重點任務、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在重點任務上,《方案》提出要以提升水稻、小麥烘干處理能力為重點,新建一批糧食烘干處理中心(點);在丘陵山區等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區域性烘干點和配置一批小型移動式烘干機;同時,要糧食主產區烘干能力結構,淘汰高耗能烘干產能,加快老舊烘干設備升級改造,全面提高烘干設施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為實現相應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方案》還提出六條措施與五條政策保障。前者主要涉及糧食烘干能力配置專項規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和經營糧食烘干中心、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參與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烘干設施節能環保和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組織省內高校院所與農機制造企業協同攻關研發新型烘干設備、提升工作人員烘干處理技能。后者則進一步明確加大烘干用地用電優惠政策、財政獎補、金融服務等一系列力度。
參考資料來源: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網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