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大民生。食品小作坊作為留存老底子風味的重要主體,發展前景總體上仍被看好,但由于多、小、散、亂引發或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浙江省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方案》,提出通過對食品小作坊生產持續改造提升,建設集“標準化、園區化、文旅化、數字化、陽光化”為一體的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食品小作坊一般是指具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且生產規模、生產條件、固定從業人數等達到一定的程度的食品加工主體,是介于個體與企業之間的一種生產形式。因為食品小作坊一般多是以某種風味、某種手藝的獨特性在市場中站住腳,口口相傳之間自然就奠定了其在地方食品產業與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但食品小作坊的規模一般相對較小,這就決定了這一行業存在數量多、分布廣的特征,相應的生產設施和設備相對簡單甚至簡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較為薄弱,工作人員知識水平相對不高等弊端也就顯露出來,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面臨很大的考驗。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引導下,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和監管,加快推進這一食品生產主體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浙江就通過印發實施《浙江省食品小作坊規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一攬子政策文件,指出要對食品小作坊進行綜合治理改革和生產加工行為規范等,著力提升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促使食品小作坊產業高質量發展。據有關統計數據,截止到2021年八月浙江省已經形成1875家“名特優”食品小作坊,產業發展成績斐然。
為進一步推進浙江省內各類食品小作坊高發展質量,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日前,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浙江省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方案》,對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工作要求等進行明確。
其中提到,各地要繼續推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為主要內容的“5S”現場管理在食品小作坊實施落地,對生產加工作業專區、生產加工設備、生產加工環境、生產加工過程等進行細化規范;要推進多種模式的食品小作坊集聚園區與共享檢測室建設;要在2022年底前搭建“食品小作坊數字化監管平臺”,構建“源頭可查、去向可溯、責任可究”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要在在原輔料驗收、清潔消毒、生產加工等關鍵點位安裝視頻監控,實現生產加工可視化呈現等多方面內容。
同時,該方案中指出,浙江省內各設區市局要及時掌握各地食品小作坊“五化”提升工作的進展情況,并總結好的方法、好的經驗,在2022年6月20日、12月20日、2023年6月20日等五個時間點向省局食品生產處報送相關工作情況文件。
資料來源: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