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后疫情時代,人們對預制菜的認識和接受度較之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一產業進入井噴期。除了各種服務于餐飲業的快餐料理包和供給于家庭端的快手預制菜受到關注以外,一些有特色的風味料理——諸如烤鰻魚也乘著這輪東風進一步打開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烤鰻加工廠的“春天”隨之到來,加速完善各類生產設備補齊短板,是促進產業發展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選擇吃日料,蒲燒鰻魚飯想必是不可缺少的一類美食,香濃的醬汁鋪在烤制過的整塊鰻魚肉上,鮮嫩濃郁的香味和口感令人垂涎欲滴。但由于烤鰻一類食品具有比較濃厚的異域風味特征,且鰻魚在我國并不算是魚類消費中拔尖的品類,所以鰻魚飯消費長期以來是以餐飲堂食或是外賣為主,家庭中很少會出現這類菜品的身影。
然而,我國作為鰻魚養殖與生產大國,以福建、廣東等為代表的地區其實擁有規模化的鰻魚養殖產業,將鰻魚加工制成烤鰻預制食品或是以活鰻形式出口,早已成為不少地方出口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多年來我國鰻魚出口量基本保持在4萬噸左右,去年前十一個月我國鰻魚出口量保持增長,突破至6.44萬噸,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30%。同時,在這一階段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不斷提高,烤鰻預制食品也在出口轉內銷中也蹚出了可行出路,據悉自2020年來有部分烤鰻生產企業國內銷量增長高達200%左右,總體上看烤鰻加工還是具有一些發展利好。
筆者注意到,像是福建作為我國主要的烤鰻生產地,到2020年已形成20家烤鰻加工企業。鰻魚養殖、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條已經基本形成,集鰻魚分級、宰殺清洗、調理、蒸煮、蒲燒、上料、烤制、預冷、速凍等環節于一體的烤鰻生產車間有序運作,福建鰻魚業整體穩中向好發展。
而在鰻魚加工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迎合食品消費既重口感,又重質量安全的需求轉變,還是生產商家要效益要利潤的基本要求,都驅動鰻魚加工業加快生產設備設施的新舊動能轉換。目前,鰻魚開背機、鰻魚
清洗機已經應用于預處理工序中,除了挑刺這樣的環節仍需要人工進行精細挑選外,鰻魚加工效率已經得到很大提高,切割穩定、損耗小的鰻魚開背機帶來厚薄度適中的鰻魚片,也為隨后的加工帶來便利。
處理好的鰻魚在烤制環節當下已經可以借由自動化的烤鰻魚生產線進行連續性、高效率的烘烤,
微波烘干設備在對鰻魚進行由內而外的快速加熱時,微波烘干還能盡可能的不對鰻魚片外形、風味等造成破壞,有助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而且,微波烘干工藝還兼具殺菌功效,能夠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在烤鰻加工中具有一舉多得的效用。
除此之外,烤鰻生產中往往還會用到螺旋速凍設備、真空包裝設備等等。在食品消費升級中,相應的生產廠家也要根據自身布局和需求,有選擇地加快生產端的設備設施升級更替,提升烤鰻質量安全水平。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