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端午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除了小長假讓人翹首期盼以外,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主角自然也是少不了。近年來,迎合消費需求轉變,粽子口味變得愈發多元化,粽子加工也逐步走向更高水平的半自動化、自動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不一般的發展樣貌。
可裹萬物的粽子
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向來是各個所屬城市美食風味不一樣的分界線,但若用粽子來看,口味差異似乎變得更加細化,各個城市的粽子可以說大相徑庭、各不相干。比如江浙一帶有梅干菜粽、筍丁肉粽、細沙粽;貴州一帶吃得多的則有糟辣排骨粽、辣子雞肉粽、咸口的喬灰粽以及甜口的堿水粽;北京一帶則偏向于甜口的小米粽、紅棗粽、白粽子等;山東除了常見的肉粽、棗粽,還有融入茶香的茶粽子......
進入到近些年來,粽子生產廠家以及各大食品飲料品牌更是花樣百出,先后推出了螺螄粉粽、臭豆腐粽、植物肉粽、蟹黃肉粽、鰻魚粽、小龍蝦粽,還有可樂粽、水果風味冰淇淋粽、咖啡茶飲風味水晶粽、辣條粽、燕窩冰心粽等等新奇口味。不過在筆者看來,雖說創新是好事,但細細看下來,有些創新風味的粽子多少還是有些讓人接受無能,所以業內還是要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
提質增效的粽子生產
與粽子風味一同變化的其實還有粽子的消費方式。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直接購買成品或半成品粽子已經成為了新風尚,當下粽子消費需求也更多地轉向了企事業單位統一訂購,由此帶起以五芳齋、稻香村為代表的規模性企業與各類中小型粽子生產主體成長起來。
而面向批量化的生產需求和日益提高的食品質量安全需求,如今粽子生產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在發揮作用。從源頭的
粽葉清洗、食材攪拌、放料,到后續的蒸煮、殺菌、包裝,清洗機、
攪拌機、
蒸煮鍋、
真空包裝機等各在其位各謀其職。像是目前蒸煮鍋已經可以實現開蓋、倒料、復位等自動化操作,更是一改過去粽子蒸煮需求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完成的固有模式,推動粽子生產效率提升。
而且,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時代大背景下,近年來業內還在持續對當前粽子加工中諸如包粽子、捆粽子等需要依托人工來完成的工序進行技術攻關,著力為粽子工業化生產水平再提升增添動能。未來,隨著粽子繞線機等設備有望落地,我們或許將看到一個更具現代化樣貌的傳統食品產業。
小結
現如今,粽子消費保持著較為平穩的發展勢頭。得益于愈發走向高自動化水平的粽子生產流水線,產出的粽子既服務于國內端午時節粽子需求增長的供給與日常消費供給,也為其走向海外市場提供了品質方面的進一步保障與支撐,傳統食品產業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