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種類繁多,在食品生產加工等各環節廣泛存在,但一旦微生物指標不能達到相應的標準限制,則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因而在食品行業中,開展微生物檢測已經成為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的重要項目。同時,為了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食品中微生物超標,從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加強規范無疑是必要的。日前,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就《即食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控制規范(草案)》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6月14日前。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也可稱為單增李斯特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桿菌。據悉,這是目前已知的李斯特氏菌屬中能夠對人類致病的病原菌,它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甚至是在4℃的低溫環境下也能夠繼續生長繁殖,再加上其主要是以食物為媒介對人體造成傳染,所以也被認為是現存危害較大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
面向因為單增李斯特菌污染可能帶引發的食源性疾病,除了將其列為食品安全檢測中的重要指標,加強檢驗檢測監管之外,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加強污染控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可行之道。早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即食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控制規范》被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項目計劃,并由相關工作組共同完成了標準草案的編寫,于近日面向有關行業部門、協會、生產和檢測等單位廣泛征求意見。
據悉,該標準規定了在即食食品生產過程中,在場所、設施與設備、人員等環節控制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準則,主要適用于肉制品,干酪、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冷凍飲品,去皮或預切的水果、去皮或預切的蔬菜及上述類別混合食品,即食生制動物性水產制品。
其中,在廠房和車間設計和布局上,標準指出廠房和車間應根據產品特點、生產工藝、生產特性以及生產過程對清潔程度的要求合理劃分作業區;成品生產加工區域應與成品生產設備清洗區域進行分隔,與原料處理區域及原料處理過程使用設備的清潔區域相分離。再如在設備設施方面,標準指出生產用設備、容器和用具的設計與制造應易于清洗消毒和維護;生產區域和倉儲區域應配備溫控設備,控溫裝置的冷凝水應直接經導管或滴盤等導出至排水設施,應防止冷凝水直接或間接污染食物和食品接觸表面;生產車間應配備通風、空氣過濾裝置等設施。(詳細內容可在下文附件中查看)
筆者注意到,該標準除了對各個生產環節提出相應要求外,在附錄部分也給出了制定食品加工過程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環境監控程序時應當考慮的要點,以及加工區域的清潔和消毒制度相關示例。隨著后續該標準發布,相應的食品生產主體可以結合自身生產實際,參照標準執行,以切實可行的標準助力行業企業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網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