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品加工團隊受邀到欽州開展牡蠣深加工技術合作,加工團隊與當地有關部門就牡蠣加工達成加快科研技術合作與牡蠣綜合利用開發等達成一致。確實,隨著近年來欽州市牡蠣養殖規模、產量與產業產值不斷擴增,推動產業鏈延伸是明智之舉。在此之前,不妨來看看以山東、福建為代表的牡蠣主產地多年來在牡蠣產后加工方面有何發展。
牡蠣即為生蠔,其肉質鮮嫩爽滑、風味鮮美,是水產消費中一類重要的產品。當然了,牡蠣不僅僅是停留于好吃這一層面,牡蠣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原、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元素等,體現了牡蠣營養價值之高。此外,在《神農本草經》中還有“牡蠣,味咸平,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等記載。所以牡蠣不僅可以鮮食,還能用于制作蠔油與開發多種產品,牡蠣殼還能用于食品保健與醫藥等領域。
綜上可見,牡蠣是一種有著較高食用、藥用、經濟價值的水產品,這為其成為養殖規模較大的一種貝類奠定了基礎。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牡蠣海水養殖產量達到542萬噸以上,其中福建、廣東、山東、廣西四地貢獻了近八成的牡蠣。
牡蠣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是好事,但牡蠣整體加工體量較少、高端產品少等,也被認為是這一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掣肘。隨著近年來水產養殖加快向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邁進,推動牡蠣產后加工水平的提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方面是標準化水平的提升。分布于威海的乳山牡蠣撐起了當地漁業經濟的“半邊天”,為了維護和打響乳山牡蠣品牌口碑,近年來威海市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化信息技術與新型液體防偽商標技術等,建成牡蠣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并大力實施乳山牡蠣地理標志產品防偽溯源管理。讓乳山牡蠣帶上身份標簽后,消費者可以實時掃碼對產品信息進行查詢、識別,對于上下游產業鏈來說,都將促進良好營商環境的形成,繼而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是精深加工水平的提升。詔安縣是福建牡蠣養殖的重要產區,隨著近年來當地大力構建“牡蠣+”產業發展體系,集源頭牡蠣養殖、生產加工、銷售與牡蠣殼處理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有了大致發展輪廓,據悉如今僅是牡蠣加工企業就達到了上百家。
在這其中,像是詔安縣興港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坐落于牡蠣養殖基地旁的公司,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隨著水產業快速發展,這些年公司先后搭建起了萬噸級別的冷藏庫、引入
清洗設備、速凍設備等
食品加工機械,產出半殼生蠔、蠔肉、刺身生蠔、蒜蓉粉絲生蠔等凍蠔與調味蠔產品。接下來,公司還打算繼續豐富精深加工裝備與冷庫等基礎設施,推動生蠔經濟價值不斷提升。
隨著國民消費水平提升,海鮮水產消費呈現出增長趨勢,這對于牡蠣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利好。但在消費升級的同時,其實表明了消費者需要更加多樣化、品質有保障的海鮮水產,因而牡蠣主產地、牡蠣加工企業等也要立足于市場需求,加快產業提檔升級、創新升級步伐,打造更多優質產品。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