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全力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切實發揮產業“牽引力”、投入“支撐力”和問題“導向力”的作用,不斷優化冷藏保鮮布局,政策保障和經營模式,構建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最初一公里”體系,讓農特產品存得住、運得出、走得遠,鄉土山貨搭上冷鏈“快車”成為“網紅尖貨”。截至目前,全縣共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村集體等 73 個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冷藏設施179個,庫容共約13萬立方米,儲藏能力達2.6 萬余噸,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鮮率達到70%,帶動農村就業600余人,帶動1200 余戶周邊農戶帶頭致富。
一、發揮產業“牽引力”,優化布局建體系。組建由縣長為組長,副縣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為副組長,各縣級部門和各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專班,統籌全縣冷鏈物流建設。依托北川苔子茶、高山果蔬、中羌藥材、特色養殖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進行規劃布局,采取“一中心+多點位”的方式,構建縣、鄉、村三級“一張網”的冷鏈物流設施體系。截至目前,已建成3個縣域農產品溯源基地分控中心和1個總監控中心,設立 7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可視化監控點位。
二、發揮投入“支撐力”,健全設施強保障。北川通過實施全國冷藏保鮮試點縣,省級“菜籃子”示范縣建設項目,探索以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基礎,以企業為載體的多元發展格局,先后投入資金 2500 余萬元,圍繞精品茶葉、中羌藥材、優質魔芋、高山蔬菜和生態養殖等主導產業,先后支持73個新型經營主體,實現有需求的村冷鏈全覆蓋。有冷庫179個,庫容共約13萬立方米,儲藏能力達2.6 萬余噸,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鮮率達到70%。同時,加大政策在建設用地、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保障,積極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將與生產直接關聯的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等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切實保障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用地需求。對農產品企業在參與冷藏出口方面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最高 20 萬的一次性獎勵,全力支持農產品企業發展冷藏出口鏈條。
三、發揮問題“導向力”,共享共用增效益。以冷鏈設施使用率低,運營成本高為問題導向,以“全鏈融合、助農增收”為目標,大力推行“新型經營主體自用+租用”的共享共用模式,節約新建土地空間、減少冷庫閑置時間,延長農產品運輸時間,錯峰上市提升高山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優勢產品價值。農特產品銷售半徑從平均不到500公里,延伸至北上廣、粵港澳以及東南亞、中東等地。同時,農產品可錯峰銷售10天左右,實現市場價格提升10%左右。共享共用模式構建形成了冷鏈主和租戶互惠共贏的局面。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