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不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堅持“四個突出、四個強化”,鞏固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成果,為“天府糧倉”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一、突出要素支撐,強化基礎保障。嚴格落實農檢機構“五有” “五不”要求,強職能、增投入,強化支撐。一是配置先進設備。市級檢測中心配備了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大型精密儀器,2023年爭取省、市財政資金260萬元,購置專用設備,提升營養品質專業化檢測能力;縣級檢測機構全部配備氣相、液相、原子吸收等農獸殘檢測設備;146個鄉鎮、街道辦全部配備農殘速測儀,蒼溪縣31個鄉鎮配備獸殘速測儀。二是保障人員編制。市級檢測中心在崗人員15人,研究生學歷占比25%,高級職稱占比50%,2023年新招聘研究生1名,新評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3名 ;縣級檢測機構在崗專業人員均在5人以上,中級職稱人員占比40%以上。三是夯實鄉鎮基礎。制定鄉鎮“一圖二書三員四定八項制度”(產業分布圖,責任書和承諾書,監管員、協管員、檢測員,定職責、定區域、定任務、定考核,目標考核等八項制度);制定村級“四個一”(一間房、一個人、一組設備、一套制度)陣地建設規范;90%鄉鎮購置了膠體金速測卡,實現禁限用農藥和常規農藥快檢技術升級。
二、突出管理培訓,強化能力提升。一是健全縣鄉實訓機制。依托市級檢測中心,每年開展縣級農產品質檢人員實訓,每次實訓25人以上,每人不少于10天,并對鄉鎮檢測人員開展集中輪訓。二是建立定點聯系機制。由1名市級檢測中心技術骨干定點聯系1個縣級檢測機構,從體系建立、技術培訓、日常檢測等方面開展指導,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監測任務。三是持續開展技能競賽。連續舉辦六屆市級檢測技能競賽,49名縣、鄉和企業農檢人員獲市級表彰,其中3人獲市“五一勞動獎章”。四是切實加強機構管理。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場監管局每年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將市、縣級農檢機構全部納入抽查范疇。組織市、縣級農檢機構參加省級能力驗證,連續3年均一次性通過。
三、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監測抽檢實效。一是統籌編制抽檢方案。采取縣級交叉抽檢、市級復檢確認,統籌實施全市農產品檢測工作,確保監測方案合理、抽檢過程合規、檢測結果準確。二是突出重點品種。將黃鱔、泥鰍、牛蛙、肉兔等風險較大的品種納入“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重要內容。三是科學設置監測參數。2023年農藥殘留風險監測參數76項,新增16項;獸殘監測參數保持10大類49項。監督抽查農殘參數41項,新增2項;獸殘參數8大類21項,新增1項。四是擴大抽檢主體范圍。將規模主體、小農戶、農業園區、收儲運環節等納入抽檢范圍。圍繞豇豆農殘攻堅治理行動,對401家建檔立卡主體開展定量抽檢208批次,定性速測451批次;開展豇豆全鏈條監督抽查93批次,流通環節檢出不合格樣品3個,全部移交執法部門處理。
四、突出結果應用,強化技術保障。一是建立結果會商制度。將監測結果納入年度考核和縣區黨政一把手個人履職報告,每季度召開風險分析會商會,及時排查風險隱患。二是建立直報系統。市縣檢測結果全部納入數據管理系統管理,做到隨檢隨報,并將系統延伸到鄉鎮,實現農獸殘、“瘦肉精”等快檢數據在線管理、動態掌握。三是強化檢管聯動。2023年上半年,全市風險監測抽檢樣品2587個,速測72826個,發現問題17起,將監測不合格的6家主體全部納入市級重點監控名單,實施兩年跟蹤監測;監督抽查農產品162批次,查處不合格產品1個。將小散農戶納入執法監管,如對旺蒼縣農戶李某某銷售不合格水產品罰款600元。四是完善結果通報。明確檢測結果告知的主體、方式和時限,做到即抽、即檢、即報告、即處置。2023年上半年,印發通報和公告5期,結果通知單4510份,助力主體開具合格證,帶證上市農產品2.11萬噸。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