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關于印發《四川省推進生豬產業現代化發展工作規劃》的通知
川農〔2023〕141號
各市(州)、縣(市、區)農業(農牧)農村局:
現將《四川省推進生豬產業現代化發展工作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2023年10月31日
四川省推進生豬產業現代化發展工作規劃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川豬產業現代化,制定本工作規劃。
一、發展形勢
(一)發展現狀。一是生豬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四川是傳統生豬養殖大省,是國家唯一批準建設的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生豬出欄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2021年、2022年出欄量分別為5614.4萬頭、6314.8萬頭、6548.4萬頭,占全國10.65%、9.41%、9.36%。二是種業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已建成生豬部省級核心育種場20個,一級擴繁場38個,二級擴繁場266個,豬人工授精站(點)1028個。每年開展場內測定種豬4萬頭以上,成功培育出川藏黑豬、天府肉豬、川鄉黑豬、天府黑豬新品種(配套系)。全省人工授精面達72.0%,以DLY為代表的瘦肉型豬市場覆蓋率達90%以上。三是養殖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2017年底我省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出欄生豬比重32.5%,2020年首次超過50%,2022年規模養殖比重已達61%以上,近5年來累計提高20多個百分點。截至目前,全省規模生豬養殖場數量已超過19000家,規模化養殖成為我省生豬養殖的主要方式。四是飼料獸藥行業整體素質全面提升。2022年,全省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達529家,獸藥生產企業達119家。飼料獸藥產能充足,質量管理規范全面,產品質量安全處于較高水平。五是屠宰能力強。2022年全省“三證”齊全的生豬屠宰企業860個,其中A類企業259個,B類企業601個,生豬年屠宰能力達7000萬頭,居全國前列。六是疫病防控能力穩步提升。全省基本建成集動物疫病診斷檢測、疫情風險分析預警、技術咨詢培訓和動物疫病科研為一體的防疫科技支撐平臺,70%以上的縣(市、區)建立完善了獸醫實驗室,鄉鎮防疫條件逐步改善,基本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防疫網絡。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實現全覆蓋,畜禽養殖、運輸、屠宰全鏈條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關鍵環節監管實現信息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專業集中無害化處理覆蓋面逐年提升。
(二)主要挑戰。我省生豬全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還不高,優質產能建設、飼料獸藥生產、種業發展質量、養殖設施裝備、屠宰及精深加工水平、生產管理技能、產出效率效益等與高水平國家和國內高水平地區還有一定差距。一是出欄數量增長潛力有限。2021年、2022年全省豬肉產量460.5萬噸、478萬噸,人均豬肉占有量超過55千克,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隨著食物供應更加多樣性和差異化,人口增長出現拐點,消費者老齡化趨勢逐步顯現,豬肉消費數量增長受限,我省如果以滿足省內消費為主的市場格局未能改變,生豬出欄數量將難以再提升。二是產業產值提升面臨困難。2021年和2022年我省生豬出欄量分別為6314.8萬頭、6548.4萬頭,一產產值分別為1825.0億元、1768.1億元,出欄的增長并未同比提升產值;全省豬肉仍然以熱鮮肉消費為主,豬肉精深加工占比不到25%,精深加工附加產值增幅不大;飼料獸藥產量基本飽和,產值提升受限。三是養殖成本優勢消失。我省是傳統生豬養殖大省,散養時代依賴農副產品為主要飼料原料,現代養殖中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嚴重依賴省外或國外調入,飼料成本優勢已不存在,防疫成本及養殖廢棄物處理成本顯著上升,傳統生豬養殖成本優勢已基本消失。四是環境保護壓力長期存在。我省處于長江上游,水系發達,環境保護責任重大,“十三五”以來,全省劃定禁養區9175個,面積達9.18萬平方公里,環境承載量的限制及養殖污染的治理制約生豬產業發展。
(三)發展前景。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我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各級政府在財政、用地、環保、金融、保險等多方面出臺了有力的扶持措施,為促進生豬產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與建設條件。二是消費能力強并漸趨穩定。四川是生豬生產大省,也是全國人口大省、豬肉消費大省,經初步測算,全省2030年豬肉消費約460萬噸左右,2021年至2030年省內消費將總體保持穩定狀態,是全國豬肉消費第一大省,穩定的消費市場為生豬產業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是新技術新工藝廣泛運用。近五年來,隨著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疫病防控要求提高、材料科學不斷發展、現代數字技術運用水平不斷提高,新(改、擴)建的大批新型養殖場建設規模大、標準高,大量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運用,為生豬產業現代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總體要求
(一)發展思路。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穩產能、強主體、優結構,提升穩產保供能力。以工業化管理思路,引導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全產業鏈融合、環境友好綠色生態為方向,推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升市場科學調控能力,保障生產穩定。提升疫病精準防控能力,保障生產環境安全。提質量、增效益、重特色,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模式源于四川實際,技術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建設生產穩定、市場充足、產品安全的現代產供銷體系,形成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生豬產業現代化發展新格局。
(二)發展目標。到2027年,生豬優質產能達7000萬頭左右,出欄數量6000萬頭以上,豬肉產量460萬噸左右,豬肉自給率達100%,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70%以上。生產水平、管理能力、產業競爭能力大幅提升,生豬養殖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30年,生豬生產保持穩定,規模養殖比重達80%以上,全產業鏈設施裝備、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飼料、獸藥、種業、屠宰、豬肉及副產物精深加工、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業鏈科技運用達國際先進水平,生豬全產業鏈基本實現現代化。
三、區域布局
(一)產銷結合布局優質生豬產能。充分利用四川盆地地域特色,逐步將生豬養殖從成都平原核心區向盆周丘陵山區適度轉移。以成都市為主銷區,攀枝花市為平衡區,甘孜州、阿壩州為適度調入區,南充市、宜賓市、綿陽市、涼山州等17個市(州)為主產區。在全省五大經濟區布局年出欄生豬6000萬頭左右。

(二)夯實基礎規劃重點發展縣。以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縣為基礎,在全省布局100個生豬產業現代化建設重點縣。

(三)“養宰加”一體協調建設屠宰與精深加工業。以全省100個生豬產業現代化建設重點縣為基礎,建設高水平生豬屠宰企業與精深加工企業。
(四)因地制宜設定規模化養殖目標。結合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工農業發展規劃及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科學布局規模化養殖企業建設。到2030年,全省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80%。
四、重點任務
(一)建立生豬全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技術標準體系。深入研究生豬飼料生產、種業、養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先進技術的運用與先進生產模式,立足四川、對標國際,制定生豬現代化養殖示范場技術標準、生豬標準化屠宰示范廠技術標準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分步分類建立適宜四川的生豬產業現代化技術標準體系,為產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指南。2023年制定《生豬現代化養殖示范場技術標準》,2024年制定《飼料獸藥現代化示范廠技術標準》,2025年以前制定《生豬標準化屠宰示范廠技術標準》,2026年以后逐步研究完善制定《活豬運輸管理規范》等技術標準,至2028年,生豬全產業鏈現代化技術標準基本制定完成,初步建立健全指導全省生豬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技術體系。至2030年,生豬全產業鏈現代化技術標準得到全面推廣運用。
(二)大力發展現代生豬種業。實施川豬重大科技專項,持續實施優質生豬育種攻關專項,建設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培育“川系”新品種(配套系),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堅持自主選育為主,大力推進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加強部省級核心育種場建設,保障省級生豬育種平臺高效運行,推動優質生豬育種攻關,開展種源關鍵技術攻關,育成國內領先、產業貢獻大、種源自主可控的川豬新品種。開展生豬種業集群項目建設,推動生豬種業企業創新,提升核心研發能力,全鏈條強化示范帶動。加強高端種豬等新品種示范推廣,建設核心育種科技示范基地、農業科技園區及生豬現代種業園區。推動龍頭企業組建生豬創新聯合體,構建高效生豬改良體系。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建設區域性種公豬站,提高良種覆蓋面,加快生豬遺傳改良進程。到2030年,7個地方豬遺傳資源及遺傳材料保護率100%,育成新品種(配套系)2—3個,全省能繁母豬PSY(年提供斷奶仔豬數)平均達22頭以上,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000頭以上規模種豬場PSY達30頭,川豬種業競爭能力大幅提升,創建四川省現代化生豬養殖示范場(種豬場)50個。

(三)大力發展現代化規模養殖。以“品種優良化、裝備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防疫規范化、生產綠色化、產出高效化”為主要內容,持續推進一批現代化生豬養殖示范場建設。加快設施裝備提檔升級,加快智慧化養殖技術推廣,提高產出效益,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大力扶持生豬中小養殖場(戶)發展規模養殖,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等多種模式帶動中小養殖戶發展現代生豬養殖。至2030年,創建生豬現代化養殖示范場(專業育肥場)1000個。

(四)大力發展標準化生豬屠宰。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為契機,推動出臺《四川省畜禽屠宰管理條例》和《四川省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啟動四川省生豬標準化屠宰示范廠創建。至2030年,生豬屠宰標準化企業大幅增加,偏遠地區中小型屠宰企業全面納入規范管理,創建生豬標準化屠宰示范廠50個。基本形成“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現代豬肉供應鏈。

(五)大力發展現代化飼料獸藥生產。強化優質飼料獸藥生產保障能力建設,支持飼料獸藥生產企業升級改造,提升優質飼料獸藥供給保障能力。加快綠色、安全、高效的新型飼料和獸藥產品研發、推廣和應用,加大農副產物和加工副產物飼料資源開發力度,提高利用效率,積極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加強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穩步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強化飼料獸藥監管能力建設,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體系和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加強安全風險預警能力建設。到2030年,全省飼料獸藥生產經營與使用更加規范,飼料獸藥產品質量穩定,飼料獸藥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創建四川省飼料獸藥現代化示范企業50個。

(六)加強疫病防控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提升養豬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規范疫情處置,嚴防疫情擴散。支持建設非洲豬瘟無疫小區、無疫區、動物疫病凈化場。統籌抓好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春秋季防疫任務,建設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點和處理場所。支持市縣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完善設施裝備,優化提升基層獸醫實驗室基礎條件和檢測條件。到2030年,全面提升省級和21個市級、167個縣級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和水平,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達到BSL-2級或以上。升級完善“四川智慧動監”信息化監管平臺,完成檢疫申報點、動物運輸指定通道標準化建設,檢疫監督能力全面提升,打造從養殖到屠宰的動物衛生全鏈條可追溯監管模式。

(七)推進生豬全產業鏈綠色化生產。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品安全原則,飼料生產推廣低蛋白日糧,嚴格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獸藥、疫苗的使用,嚴格投入品使用規范,嚴格落實獸藥休藥期管理制度和獸用處方藥制度。養殖場所廣泛運用節能、節水、節約投入品等先進設施設備與技術,支持規模養殖場配置自動清糞設施設備,建設糞污厭氧發酵池、沼液收集池、好氧處理池、糞肥田間貯存池、沼液田間輸送管網等設施,支持有機肥生產,支持糞肥處理利用社會化服務。到2030年,豬肉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全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85%以上。
(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生豬生產、屠宰、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支持龍頭企業領頭研發豬肉及制品新產品,支持豬肉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定、名牌畜產品評選,爭創著名商標。打造一批“川字號”特色品牌。開展川豬產業集群建設,推動重點區域生豬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大幅提升競爭能力。到2030年,重點建設7個川豬產業集群,豬肉精深加工率達30%以上。

(九)加強市場調控。完善生豬生產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信息的采集、分析、發布,對異常情況及時分析預警。加強生豬生產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四川“三農”大數據建設,加強行業數據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健全反映及時、預警準確的現代預警預報調控新機制。積極發揮政策性豬肉儲備作用,保障市場供給穩定。落實生豬產能調控政策,高水平建設各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到2030年,建成國家級產能調控基地600個以上,省級產能調控基地4000個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省級部門協調配合,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協同推進方案實施。市(州)人民政府落實屬地責任,對本地生豬產業發展負總責,主要負責人任第一責任人。重點發展縣(市、區)把生豬產業作為重點工作,由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縣委書記)直接負責。
(二)強化財政支持。加強財政支持,統籌用好省級財政農業高質量發展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各類政策與項目,重點支持生豬產業強優勢、補短板,加快推進生豬產業現代化建設,支持產業集群建設、示范創建、品種改良(培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支持中小養殖場(戶)提檔升級,加快推進中小養殖企業跨入現代化養殖行列。
(三)強化用地保障。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結合生豬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安排生豬養殖用地,確保生豬養殖用地總量滿足實現生產目標需要。嚴格落實好國家和省自然資源、林草部門支持生豬生產用地有關政策,保障養殖生產及其直接關聯的檢驗檢疫、清洗消毒、畜禽糞污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設施農業用地。
(四)強化環保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科學劃定禁養區,不得超范圍劃定禁養區。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建設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指導地方對符合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的畜禽養殖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做好環評服務保障。
(五)強化金融支持。加強金融支持,全面落實相關金融支持政策,提供便利、高效的信貸擔保服務。拓寬抵質押品范圍,推廣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設施農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穩妥開展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試點。
(六)加強保險保障。進一步完善優化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業務,推動應保盡保;積極推廣生豬價格保險等創新型農業保險產品;支撐“政策性保險+商業性保險”的新型保險模式推廣運用,提高保險能力。
(七)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配備與養殖規模和工作任務相適應的防疫檢疫等專業技術人員。加強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建設,強化畜牧業執法力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