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料蔗是廣西重要的農作物之一,而蔗葉是糖料蔗生產后的副產品,也是廣西主要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廣西蔗葉具有總量相對豐富、產生時期集中、地區分布不均的特點,但在蔗葉綜合利用上存在認識有待加強、蔗葉采收與運輸瓶頸有待突破、蔗葉機械化還田農機具適應性不強等問題。
糖料蔗收獲后改怎么處理蔗葉一直以來都是每個蔗農必須考慮的問題。以馬頭鎮為例,馬頭鎮種植糖料蔗面積460畝左右,大部分蔗農收獲糖料蔗后都選擇收集好蔗葉帶回家喂養牲畜,或者直接還田,但也有一部分蔗農直接將廢棄的蔗葉防止在蔗地里焚燒。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將甘蔗地里的一些細菌燒死,剩余的灰燼還可以成為肥料,使土地更肥沃,利于第二年糖料蔗的種植。
但是,糖料蔗收獲后產生大量蔗葉,露天焚燒蔗葉既造成空氣污染,也客觀形成蔗葉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局面,與新發展理念相背。推進蔗葉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綜合利用是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在廣西的許多地方也紛紛出臺了嚴禁在農田焚燒廢棄作物葉子、稻稈等廢棄物的規定。
部分農民按照傳統習慣和方法種植甘蔗,存在蔗地平整度低、種植行距小、蔗蔸淺等現象,進行秸稈收集或蔗葉粉碎還田時,會碾壞蔗蔸、壓實蔗地,不利于來年宿根蔗生長;還有部分農民認為焚燒蔗葉,可有效殺死甘蔗病蟲、提高土壤肥力,而進行秸稈收集或蔗葉粉碎還田,可能存在蔗葉收集不干凈影響管理及增加病蟲危害情況;另外在榨季砍蔗期間,人工緊張,進行秸稈收集或粉碎還田,也增加人力成本和勞動強度。
現有蔗葉綜合利用方式中還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制約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一些蔗葉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尚未突破或不成熟,例如甘蔗收集機械未能與機械砍伐結合,蔗葉機械打捆收集離田利用,易受雨水天氣影響,蔗葉濕潤時不能收集;甘蔗出苗后,農民因擔心機械作業損傷甘蔗苗而拒絕機械入田地等。
蔗葉收儲運體系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秸稈量大、分散、密度較低、收獲季節性強,收割、撿拾、打捆等配套設施缺乏,造成秸稈的收集、儲運難度大、成本高,加上服務體系不健全,蔗葉收儲運成本高,機械收集需要大規模儲備地。
對于以上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進一步加強蔗葉禁燒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門戶網站糖業專欄、懸掛橫幅、大型LED屏幕滾動播放宣傳標語、宣傳車播放、發放宣傳冊等多種方式宣傳,從而擴大甘蔗秸稈禁燒工作的群眾知曉率、支持率。
二是加強與農機生產廠家的交流、合作,要探索更多的甘蔗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鼓勵研發、生產出更多可靠實用的秸稈收集、打捆、加工和粉碎各環節的機械設備。
三是以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協調秸稈綜合利用加工企業,采取賒銷或租賃方式,提供機械給合作社開展秸稈收集、打捆作業,再從銷售款中扣還賒銷款或租金,從而加速擴大甘蔗秸稈綜合利用區域,減少秸稈焚燒范圍。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