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小龍蝦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狂歡季”。各地小龍蝦紛紛上市,無論是熱鬧的水產市場,還是擺滿餐桌的夜宵攤,小龍蝦都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主角。然而,在這一片火熱的消費場景背后,小龍蝦產業正悄然發生著一場深刻變革,越來越多的小龍蝦不再僅僅以鮮活的形態走向市場,而是經過一道道加工工序,變身成為預制小龍蝦,在新的賽道上“乘風破浪”。
從池塘到工廠:開啟預制之旅
當小龍蝦從養殖戶的池塘中捕撈上岸后,一部分將直接進入鮮活市場,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小龍蝦會被運往現代化的食品加工廠,開啟它們的預制菜加工之旅。以潛江為例,這座被譽為“中國小龍蝦之鄉”的城市,擁有眾多小龍蝦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百萬噸級。在這些工廠里,小龍蝦要經歷嚴格的篩選。工作人員會根據小龍蝦的大小、重量、活力等指標進行分類,只有符合標準的小龍蝦才能進入下一步加工環節。這一過程不僅關乎產品品質,也為后續的機械化生產奠定基礎。
加工流程:標準化與科技的融合
小龍蝦加工流程精細且復雜。清洗是第一步,現代化的
清洗設備采用超聲波與高壓氣泡雙效去污技術,能有效清除蝦體表面的泥沙、雜質以及部分微生物。在某大型小龍蝦加工企業車間,自動化的超聲波氣泡
清洗機每小時可處理數噸小龍蝦,水流強度可根據蝦體大小靈活調節,確保清洗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避免對蝦體造成損傷。
清洗后的小龍蝦接著進入漂燙定型環節,智能溫控漂燙機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精準控制溫度在90-100℃之間,快速滅酶護色,鎖住蝦肉的鮮嫩口感。設備的變頻調速網帶可靈活調整漂燙時間,同時蒸汽熱能回收系統能節能30%以上,既保障品質又兼顧環保與成本控制。
隨后,AI視覺分揀機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按照蝦體大小、完整度進行自動分揀,可精確分為6-8個等級,分揀精度高達98%以上,極大提高了分揀效率,同時減少人工成本。過去人工分揀不僅效率低,而且在長時間工作下,分揀的精準度難以保證,如今智能化設備的應用,讓小龍蝦的分級更加科學、高效。
熟化加工環節是決定預制小龍蝦口味的關鍵。常見的熟化方式有蒸煮和油炸兩種。隧道式蒸汽熟化機通過高溫蒸汽均勻作用,能最大程度保留小龍蝦的原汁原味,符合當下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每小時產能可達1.5噸;全自動油水混合
油炸鍋則能精準控制油溫在160-180℃,自動濾渣延長油品使用壽命,油炸出的小龍蝦色澤金黃、口感酥脆,每小時產能1噸,企業可根據產品定位并行配置不同設備。
機械化生產:效率與品質的雙贏
湖北萊克科技有限公司其預制小龍蝦生產線堪稱機械化生產的典范。早在多年前,公司基于市場銷售數據分析,敏銳捕捉到預制菜市場的潛力,開始布局預制菜生產研發。如今,其麻辣蝦、蒜蓉蝦、十三香蝦、麻辣蝦尾等智能化加工生產線火力全開。在生產車間,從活蝦進入生產線,到成品包裝入庫,整個過程實現了高度機械化與自動化。一條生產線僅需配置5-8名操作工,負責投料、巡檢、包裝等關鍵環節,卻能帶動上下游養殖、物流、電商等眾多崗位,間接創造50余個就業機會。
在產品保鮮方面,先進的液氮速凍隧道技術成為“秘密武器”。小龍蝦經煮熟調味后,迅速進入零下196℃的液氮庫,急速冷凍能在短時間內抑制細菌滋生,最大程度鎖住食物的風味和營養,同時讓部分微生物低溫死亡,確保食品安全。這一技術不僅延長了預制小龍蝦的保鮮期,還使得產品能夠遠銷國內外,讓消費者在不同季節、不同地域都能品嘗到新鮮美味的小龍蝦。
預制小龍蝦產業的興起,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樣的美食選擇,也為小龍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從傳統的鮮活銷售為主,到如今預制菜成為產業發展新引擎,小龍蝦產業正通過不斷創新與科技賦能,實現著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在鄉村振興、農民增收以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值得持續關注與期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