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當前位置:北京天安聯合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致病菌、真菌毒素檢測項目>> 大腸埃希氏菌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
大腸埃希氏菌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
目 錄 一、 適用范圍 二、 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三、 生活飲用水微生物常規指標及限值 四、 檢測流程圖 五、 菌落總數測試片使用說明 六、 飲用水大腸菌群檢驗紙片使用說明 七、 水質大腸菌群檢驗紙片使用說明 八、 大腸菌群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 九、 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 致病菌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 十一、沙門氏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二、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三、副溶血弧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四、大腸桿菌O157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五、阪崎腸桿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十六、蠟樣芽胞桿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衛生指標菌與致病菌的日常監測以及應急檢測需要。 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1 開展微生物快速檢測所需的基本條件 1.1 一間通風良好、面積不需要很大的獨立房間,房間里備有紫外線消毒燈,洗手盆,實驗臺。應急檢測時,臨時性的房間應注意工作環境的的消毒(如采用84消毒液消毒等),并備好酒精燈。 1.2 一臺高壓鍋或紅外線消毒柜(家用消毒碗柜也可。)應急檢測時,應備好消毒液,含氯消毒液的濃度在250ppm時,器皿消毒應保持5分鐘以上。 1.3 一臺小型恒溫培養箱; 1.4 有條件時,配備一臺普通冰箱,用于存放樣品; 1.5 水質微生物采樣檢測箱,箱內備有采樣用具與實驗用的一些工具和器皿; 1.6 檢測用試紙與試劑盒。 2 移液器的消毒 2.1 移液器管頭的消毒:將管頭放入錫箔袋或用錫箔紙包好,放入民用紅外線消毒柜中消毒;或將管頭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取用時注意甩干消毒液并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三次。 3. 無菌操作和注意事項 3.1點燃酒精燈,營造局部無菌環境。取樣和加樣時盡量靠近酒精燈操作。能用火焰消毒的操作工具如鑷子、剪子、長柄勺、小刀等應在酒精燈上消毒后使用。 3.2 用75%酒精棉球將手抹擦消毒。 3.3 廢棄物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三、生活飲用水微生物常規指標及限值 根據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常規的微生物指標及限值如下:
MPN表示zui可能數;CFU表示菌落形成單位。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群時,應進一步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水樣未檢出總大腸菌群,不必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 四、檢測流程圖 五、菌落總數測試片使用說明 1 原理及適用范圍:菌落總數是指樣品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后所得1mL(g)檢樣或單位面積樣品中所含菌落的總數,是zui常用的檢測項目指標。菌落總數測試片(Aerobic Count Plates BB202)是一種預先制備好的一次性培養基產品,含有標準的營養培養基,冷水可溶性的吸水凝膠和脫氫酶指示劑——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菌落在測試片上呈紫紅色或粉紅色,這樣可縮短計數時間和增強計數效果。本產品適合于食品及水中菌落總數的測定,也可用于與食品接觸的容器操作臺和其他設備表面的衛生檢測。 2 樣品處理與稀釋 2.1 生活飲用水:取充分混勻的水樣(原液)檢測。 2.2 水源水:以無菌操作方法吸取1mL充分混勻的水樣,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混勻成1:10稀釋液。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振搖后成為1:100的稀釋液,以此類推,做出1:1000等稀釋度的稀釋液,每次換一支吸管。 2.3 食品:取樣品 25 mL(g)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充分混勻成1:10稀釋液。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振搖后成為1:100的稀釋液,以此類推,做出1:1000等稀釋度的稀釋液,每次換一支吸管。 3 接種:將菌落總數測試片(BB202)置于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準備接種。生活飲用水、純水和礦泉水取原液,每個樣品做兩片;水源水以及食品選擇2~3個稀釋度進行檢測,每個稀釋度同時應做一平行接種。以無菌操作方法用滅菌吸管吸取1mL混勻的樣品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測試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次檢測,同時將1mL滅菌生理鹽水滴加到另一片測試片上作為空白對照。 4 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觀察結果。 5 結果判讀: 細菌在測試片上生長后會顯示紅色斑點,選擇菌落數適中(10~100個)的測試片進行計數,乘以稀釋倍數后即為每毫升(克)樣品中所含的細菌菌落總數。作菌落計數時,可用眼睛直接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測試片菌落數后,應求出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供下一步計算時用。 6 計數原則及報告方式 6.1通常選擇菌落在10~100個之間的測試片進行計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見表1實例1)。 6.2若有兩個稀釋度的菌落數在10~100個之內,兩者的比值小于2,則取其平均數,若大于2,則用值小者(見表1實例2、例3)。 6.3若三個稀釋度的菌落數都有在10~100個之內,應選擇二個低數值的平均數(見表1實例4)。 6.4若三個稀釋度的菌落數均小于10個或大于100個時,應重新試用更低或更高的稀釋度進行菌落計數;或采用均小于數量標準的zui小值,或采用均大于數量標準的zui大值(見表1實例5、例6)。 6.5若所有稀釋度的測試片均無生長,以未檢出報告之。菌落數在100以內時按實有數報告,大于100時,采樣兩位有效數字,在兩位有效數字后面的數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計算,為了縮短數字后面的零數也可用10的指數來表示。 表1 稀釋度選擇及菌落總數報告方式
7 表面取樣方法:加1mL滅菌生理鹽水在測試片上,靜置至少1h使培養基凝固;提起上層膜,使中央濾紙部分貼到待測物表面,用手在外側輕壓;然后將上蓋膜合上,置培養箱內培養。 六、飲用水大腸菌群檢驗紙片使用說明(五管法) 1 適用范圍:適用于飲用水中總大腸菌群的快速檢驗。 2 方法原理:將乳糖、顯色劑和選擇性培養基加載在紙片上,經培養后能夠在紙片上生長并發酵乳糖產酸的即為大腸菌群陽性,記錄每個稀釋度大腸菌群陽性紙片數,根據大腸菌群MPN表查出相應的大腸菌群數。 3操作方法 3.1用滅菌吸管吸取10mL水樣插入裝有大紙片的塑料薄膜袋中,均勻涂布,共做5個重復; 3.2將接種好的紙片平放于培養箱中,36℃±1℃,培養15~24h觀察結果。 3.3觀察每片顏色變化,若紙片保持紫藍色不變為大腸菌群陰性,紙片變黃或在黃色背景上呈現紅色斑點或片狀紅暈為大腸菌群陽性。 3.4根據陽性反應紙片數,查MPN表得出水樣中總大腸菌群的MPN值(見表2)。如所有紙片均為陰性時,可報告總大腸菌群未檢出。 3.5 對于陽性紙片,應進一步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用無菌鑷子在陽性菌斑處挑取少許帶菌濾紙,用3mL無菌水混勻,接種到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上,進行44.5℃培養和檢驗。 表2 用5份10mL水樣時各種陽性和陰性結果組合時的zui可能數(MPN)
七、水質大腸菌群檢驗紙片使用說明(十五管法) 1 適用范圍:適用于水源水中總大腸菌群的快速檢驗。 2 方法原理:將乳糖、顯色劑和選擇性培養基加載在紙片上,經培養后能夠在紙片上生長并發酵乳糖產酸的即為大腸菌群陽性,記錄每個稀釋度大腸菌群陽性紙片數,根據大腸菌群MPN表查出相應的大腸菌群數。 3操作方法 3.1 用滅菌吸管吸取10mL水樣插入裝有大紙片的塑料薄膜袋中,均勻涂布,共做5個重復;分別取1mL水樣加到小紙片中,共接5個重復;另取1mL水樣加到9mL無菌水中混勻,用1mL滅菌吸管分別吸取1mL(即0.1mL水樣),加到zui后5片小紙片中。 3.2將接種好的紙片平放于培養箱中,36℃±1℃,培養15~24h觀察結果。 3.3 觀察每片顏色變化,若紙片保持紫藍色不變為大腸菌群陰性,紙片變黃或在黃色背景上呈現紅色斑點或片狀紅暈為陽性。 3.4 根據每個稀釋度的陽性反應紙片數,查MPN表(表3)可得出水樣中總大腸菌群的MPN值。 3.5 對于陽性紙片,應進一步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用無菌鑷子在陽性菌斑處挑取少許帶菌濾紙,用3mL無菌水混勻,接種到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上,進行44.5℃培養和檢驗。 八、總大腸菌群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適用于二次供水、自來水、水源水、生活飲用水、礦泉水等樣品中總大腸菌群檢測。對污染較嚴重的樣品采用十五管法,其它可采用五管檢測法。 2.方法原理:與國標法相同。事先將乳糖蛋白胨培養基雙料、乳糖蛋白胨培養基單料濃縮至試劑盒培養孔中,隨時取用。 3.操作方法: 3.1十五管法:用無菌吸管吸取5個10mL水樣分別加入到試劑盒1號~5號5個大發酵培養基孔內。吸取5個1mL水樣分別加入到試劑盒7號~11號5個小發酵培養基孔內。吸取5個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后的1:10稀釋液1mL加入到試劑盒12號~16號小發酵培養基孔內。余孔可做對照。 3.2 五管法: 用無菌吸管吸取5個10mL水樣分別加入到試劑盒1號~5號5個大發酵培養基管(孔)內。余孔可做對照。 3.3 排氣泡:加樣后集氣窗內如有氣泡存在,可將試劑盒以30~45度角傾斜使氣泡排出,必要時可輕輕用力在桌面上敲擊數次排出氣泡。 3.4 培養:將加樣后的試劑盒置36℃± 1℃溫箱中,培養18h~24h。 3.5 觀察結果:樣液變為黃色為產酸、集氣窗中有氣泡為產氣,產酸產氣者為陽性結果,可根據試劑盒的陽性管數,參照國標GB/T5750.12-2006的方法,查表 MPN檢索表(表2或 表3),報告每100mL水樣中的總大腸菌群zui可能數。如需對陽性結果進一步證實,可參考GB/T5750.12-2006方法進行。如所有管數均為陰性時,可報告總大腸菌群未檢出。 4. 注意事項: 4.1加入樣品后不需搖勻,平拿平放。 4.2 加樣時可用一次性無菌塑料吸管,將樣品稀釋液加至試劑盒所標刻度處。 4.3 在培養箱中取試劑盒時應平托出來,不要傾斜以免由于試劑盒的傾斜將陽性管集氣窗中的氣泡排出而影響結果。 4.4 試劑盒為一次性無菌用品,供一次性使用。 表3 十五管法總大腸菌群(MPN)檢索表 (總接種量55.5 mL,其中5份10 mL水樣,5份1mL水樣,5份0.1 mL水樣)
續表
續表
九、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適用于各種水樣中大腸埃希氏菌和耐熱大腸菌群的快速檢驗 2.方法原理:耐熱大腸菌群(thermotoletant coliform bacteria)是總大腸菌群的一部分.將培養溫度提高到44~45℃,在此條件下仍能生長和發酵乳糖的菌群被稱為耐熱大腸菌群。它們由埃希氏菌屬以及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和檸檬酸桿菌屬中的一些菌種組成。其中大腸埃希氏菌(E.coli) 是zui準確和專一的糞便污染指示菌。與總大腸菌群相比,耐熱大腸菌群在水體中的檢出,說明水體更為不清潔,存在腸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運用酶底物技術,含有大腸埃希氏菌*葡萄糖醛酸酶(glucuronidase)的顯色底物(XGLUC/blue),以及耐熱大腸菌群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的顯色底物(SalmonGal/red),經過44.5℃培養后,大腸埃希氏菌顯紫藍色,紅色或紫藍色菌斑都屬耐熱大腸菌群。 3操作方法 3.1對于大腸菌群檢驗顯示陽性的紙片或產酸產氣的發酵管,用接種環挑取菌液,轉入2-3mL無菌水中混勻,用滅菌吸管吸取1mL慢慢均勻地滴加到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測試片上,然后放下上層膜,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 3.2將接種好的紙片平放于培養箱中,44.5℃培養15~24h觀察結果。 4 結果判讀: 測試片上出現紅色或紫藍色菌斑都是耐熱大腸菌群陽性,其中紫藍色為大腸埃希氏菌陽性。沒有紅色或紫藍色斑點為陰性結果。 十、致病菌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中致病性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含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臘樣芽孢桿菌、板奇腸桿菌檢測的檢測以及大腸菌群污染程度的檢測。 2方法原理:依據國標GB/T4789.3.4.5.6.7.10.14-2003方法,采用包被技術將相對應培養基包被在試劑盒底部,隨時取用。 3樣品稀釋:同國標法。液體樣品取原液。固體或半固體樣品用滅菌生理鹽水配制成1:10和1:100的稀釋液。 4致病菌檢測 4.1加樣:用滅菌吸管吸取原液或1:10樣品稀釋液4ml~10 ml(不得少于4ml)分別加入到標號為1、2、3、A、B、C的增菌格(孔)內。加樣后的1、2、3號分別為副溶血弧菌、致瀉大腸埃希菌、板奇腸桿菌增菌液;A、B、C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臘樣芽孢桿菌增菌液。 4.2培養:將加樣后的試劑盒蓋上蓋,平放在36℃±1℃培養箱內培養18小時。 4.3 觀察結果:如果某致病菌的增菌液發生渾濁,即預示含有此種致病菌??砂磭鴺朔ㄟM一步檢測。也可取陽性菌液1mL,加入到含有9 mL滅菌生理鹽的試管內,混勻,取1mL,接種到相對應的測試片上,36℃±1℃培養18小時加以驗證。 5大腸菌檢測 5.1加樣:將試劑盒放在試驗臺面上,打開盒蓋,用滅菌吸管分別吸取3個原液或1:10樣品稀釋液1ml加到標號為4、5、6的小培養基孔內。另用滅菌吸管分別吸取3個1:10或1:100的樣品稀釋液1ml加到標號為7、8、9的小培養基孔內,標號為10的小培養基孔內可加入1ml滅菌生理鹽水作為培養基陰性對照孔使用。 5.2排氣泡:加樣后集氣窗內如有氣泡存在,可將試劑盒以30~45度角傾斜使氣泡排出,必要時可輕輕用力在桌面上敲擊數下排出氣泡。 5.3培養:將加樣后的試劑盒蓋上蓋,平放在36℃±1℃培養箱內培養18~24小時。 5.4觀察結果:樣液變為黃色為產酸、集氣窗中有氣泡為產氣,產酸產氣者為陽性結果,陽性結果的孔數越多,說明污染越嚴重。 6 注意事項 6.1致病菌檢測與大腸菌檢測可同時進行;加入樣品后不需搖勻;大腸菌檢測培養前一定要排氣泡,排氣泡的方法與結果觀察可參見www.bjzw.com中大腸菌試劑盒使用說明中的圖像顯示;在培養箱中取試劑盒時注意平托出來,避免由于試劑盒的傾斜使大腸菌陽性集氣窗中的氣泡流失而影響結果判斷。 6.2試劑盒為一次性無菌包裝用品,供一次性即開即用,。 7 保存條件和有效期:避光保存于陰涼干燥處,溫度為2~8℃,有效期18個月。 十一、沙門氏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及原理: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等中沙門氏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需要。沙門氏菌屬腸道細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導致腸胃炎、傷寒和副傷寒的細菌。能引起食物傳播性疾病,近年來,已經成為zui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腸炎沙門氏菌感染通常源于奶制品、禽產品和肉產品;雞肉和雞蛋尤其是高風險食品。沙門氏菌感染的癥狀通常是腸胃出現問題,包括惡心、腹部絞痛、嘔吐和腹瀉,一般zui多持續7天。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果不及時服用抗生素類藥品,沙門氏菌感染將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測試片(Salmonella Count Plate BS205)含有選擇性培養基、沙門氏菌*辛酯酶的顯色指示劑和高分子吸水凝膠,運用微生物測試片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是否帶有沙門氏菌。 2 操作方法 2.1 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2.2 接種:將沙門氏菌測試片(BS205)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兩片。 2.3 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 結果判讀: 對測試片進行觀察,呈紫紅色的菌落為沙門氏菌;呈藍色的菌落為其他菌群。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話至少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4 附加說明 4.1有關驗證試驗表明,接純菌種(包括硫化氫陰性菌株)可以產生典型的紫紅色菌斑,其他腸桿菌呈藍色,葡萄球菌不生長。 4.2測試片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在1.5×10-8稀釋時仍可計算出菌落。臨床實際應用結果顯示陽性檢出率高于分離培養法1.84‰,復查準確率提高約13.0%(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6,16(8):954-955.)。 4.3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十二、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及原理: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需要。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金葡菌)是人類zui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其侵襲力很強,能產生多種致病物質如:腸毒素、凝固酶等;可引起化膿性炎癥、毒素性疾病及葡萄球菌性腸炎。金葡菌所引起的中毒事件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每年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屢有報道。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Staph Count Plate BT206)含有選擇性培養基和專一性的酶顯色劑,運用微生物測試片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定出病原菌的存在。 2 操作方法 2.1 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2.2 接種:將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BT206)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兩片。 2.3 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 結果判讀:紫紅色的菌落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呈藍色的菌落為其他大腸菌群。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話至少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4 附加說明 4.1有關驗證試驗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測試片接純菌種可以產生典型的紫紅色菌斑,普通大腸桿菌呈藍色菌落,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在測試片上不生長。測試片的敏感度為1.2×10-8。通過檢測211份糕點、熟肉、鮮肉和奶制品樣品,測試片法和國標法的陽性率分別為10.43%和7.58%(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7(8):1456-1457.)。 4.2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驗證結果表明,當金黃色葡萄球菌在0~9個菌落范圍內時,測試片與血平板均能檢出,作為致病菌不得撿出的標準要求,可以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應用。 4.3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十三、副溶血弧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及原理: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等中副溶血弧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需要。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海洋與鹽湖中的嗜鹽性細菌,海產品中常有此菌,它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夏、秋季沿海地區食物中毒和急性腹瀉的重要病原。據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統計,我國近年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顯著上升趨勢,已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食源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臨床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腹瀉多為水樣便,亦有大便膿血,隨后腹部劇烈疼痛,持續1-2天。副溶血弧菌測試片(BH209)是一種商品化的一次性培養基產品,含有高選擇性培養基、吸水凝膠和特異酶指示劑等重要成分,培養15~24小時就可確認是否有病原菌的存在。 2 操作方法 2.1 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2.2 接種:將副溶血弧菌測試片(BH209)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兩片。 2.3 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 結果判讀: 呈紫紅色的菌落為副溶血弧菌。多數非目的菌在測試片上不生長,少數能生長,如創傷弧菌和霍亂弧菌,但菌落呈藍色,明顯區別于目的菌。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話至少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4 附加說明 4.1 汕頭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測試片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對純菌的檢測靈敏度達到8cfu/mL,與SN標準方法符合率達到90%以上。 4.2 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十四、大腸桿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適用范圍及原理: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等中大腸桿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需要。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是一種新出現的食物傳播性疾病的病因。它除引起腹瀉、出血性腸炎外,還可發生溶血性尿毒綜合癥、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的并發癥。自1982年美國*發現因該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疫情開始逐漸擴散和蔓延,相繼在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引起腹瀉爆發和流行。我國已陸續有十余個省份在市售食品、進口食品、腹瀉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離到大腸桿菌O157:H7。大腸桿菌測試片(BO204)采用進口高選擇性培養基作為主要原料,加入特異性酶顯色劑,運用微生物測試片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 2 操作方法 2.1 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2.2 接種:將大腸桿菌測試片(BO204)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兩片。 2.3 培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 結果判讀: 對測試片進行觀察,呈紫紅色的菌落為大腸桿菌O157:H7;呈藍色的菌落為其他大腸菌群。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話至少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4 附加說明 4.1本品所用培養基已在國外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有關驗證試驗表明,接純菌種可以產生典型的紫紅色菌斑,靈敏度達到98%(K.A. Betheim. 1998. J. Clin. Microbiol. 85:425-428)。 4.2本公司檢測大腸桿菌測試片對純菌的檢測靈敏度為0.5 cfu/mL,3次試驗結果測試片與平皿的符合率平均達到96.3%。 4.3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十五、阪崎腸桿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 適用范圍: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及食品等中阪崎腸桿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需要。 2 方法原理:測試片是一種預先制備好的一次性培養基產品,由阪崎腸桿菌選擇性培養基、吸水凝膠和特異性酶顯色劑等組成,一步培養15~24小時就可確定出目標菌的存在。 3操作方法 3.1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3.2接種:將測試片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2片。 3.3 培 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4 結果判別: 對測試片進行觀察,呈藍綠色的菌落為阪崎腸桿菌。對于出現陽性菌落的樣品,用其他方法作進一步的鑒定。 4 附加說明 4.1阪崎腸桿菌純菌株產生典型的藍綠色點,接種一些腸道菌如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等時,一加樣下去就會出現有紫色的點或暈狀,此為產品本身顯色劑的原因,不影響產品的使用和結果判讀;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O157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均被抑制。 4.2本法還可應用于從業人員體檢、中毒樣品和物體表面的檢測,用取樣棉簽涂抹被測物體表面,放入裝有3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搖晃10s,然后取1mL接種到測試片上。 4.3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十六、蠟樣芽胞桿菌測試片使用說明 1 適用范圍: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水源水、食品以及人體體檢樣品中蠟樣芽胞桿菌的檢測。以及突發事件應急檢測需要。 2方法原理:采用一種商品化的一次性培養基產品,含有高選擇性培養基、吸水凝膠和特異酶指示劑等重要成分,培養15~24小時就可確認是否有目標菌的存在。 3操作方法 3.1樣品處理:生活飲用水及其水源水取原液。其他樣品取 25g(mL)放入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罐或均質杯內,制成1:10的樣品勻液。 3.2接種:將測試片置于平坦實驗臺面,揭開上層膜,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品勻液慢慢均勻地滴加到紙片上,然后再將上層膜緩慢蓋下,靜置5 min使培養基凝固,zui后用手輕輕地壓一下。每個樣品接種2片。 3.3培 養: 將測試片疊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溫培養箱內,堆疊片數不超過12片。培養溫度為36℃±1℃,培養15~24h。 3.4結果判別:對測試片進行觀察,蠟樣芽胞桿菌產生典型的藍綠色點,而大部分非目標菌如大腸桿菌、大腸桿菌O157、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阪崎腸桿菌等均被抑制。 4附加說明 4.1本法還可應用于從業人員體檢、中毒樣品和物體表面的檢測,用取樣棉簽涂抹被測物體表面,放入裝有3mL滅菌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搖晃10s,然后取1mL接種到測試片上。 4.2注意使用過的測試片上帶有活菌,需及時按照生物安全廢棄物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 4.3出現陽性菌落的樣本,用其他更為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沒有條件的話至少再取樣重復檢驗一次。 |
:李菲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