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食品機械的挑戰
閱讀:337 發布時間:2014-4-26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10多年的時間里,包裝食品機械得到了發展,年增長率在20%~30%。專業化、連續化、自動化程度很高,智能化設備已被廣泛應用,新技術應用廣泛。
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通用機型多,滿足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及包裝的設備少。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企業重生產加工、輕研究開發、創新不夠。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絕大多數產品還沒有制定可靠性標準、生產能力低、*應用少。
經過消化吸收進口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優點,國產的機械設備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水平,與*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
總的來說,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出口前景是很廣闊的。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水平適用、價廉物美,又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條件,今后向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應會非常喜人,并且也有部分向發達國家出口。
我國食品包裝機械大都是在借鑒進口設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食品包裝機械都是針對性很強的設備,專業服務要求很高。
加大企業內部結構轉型力度,提高人員素質,技術人員和維修服務人員的比例應占企業人數的50%以上。
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產品逐步標準化;建立專業研究開發、專業化生產企業。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是伴隨改革開放政策成長、發展、壯大的,無論產品品種還是技術性能都有較大增長和提高,新產品開發技術起點較高,技術進步明顯,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產品質量、性能、技術水平、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產品質量差距,主要表現在穩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觀粗糙、基礎件和配套件壽命短、*時間短、大修期短;絕大多數產品還沒有制定可靠性標準。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生產能力低、能耗高,技術水平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應用少、自控技術差、生產線自動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復生產的設備過多方面。品種差距也較大,發達國家的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有6000多種,而且成套數量多,新機型不斷涌現。
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主要還是仿制、測繪,稍加國產化改進,談不上開發研究,國內科研、開發投入少,按規定技術投入可占銷售收入的3%,但大多數企業做不到,我們的開發手段落后,現在好一點的企業開展了“甩圖版工程”,真正使用CAD的還很少。產品開發缺少創新,難上水平;生產手段落后,大部分還是用陳舊的通用設備加工;新產品開發不但數量少,而且開發周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