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胴體冷卻管軌排酸線
一、定義與作用
生畜排酸設備:是用于屠宰后肉類加工的關鍵設施,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及空氣流通等條件,加速胴體內乳酸分解,改善肉質口感、延長 保質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核心功能包括:
乳酸代謝:抑制微生物繁殖,分解肌肉中積累的乳酸,降低肉品酸度
肉質優化:軟化肌纖維,增強保水性,提升肉類的嫩度與風味
安全控制:減少有害微生物,延緩腐敗過程,降低食品中毒風險。
二、核心組成與結構
1. 溫控系統
制冷機組:采用冷風機或管式蒸發器,維持庫內溫度在0-4℃(牛羊肉)或0-5℃(豬肉);
濕度調節:配備超聲波加濕器(如杭井HJCS-40S型),濕度控制≥85%RH,防止肉質干耗。
2. 輸送與懸掛裝置
不銹鋼軌道:含管軌、吊架及道岔,承重達400kg,支持胴體在排酸庫內循環流轉;
自動化吊掛系統:通過滑輪組與錨鏈實現胴體定位,適配不同規格肉類的排酸需求
3. 輔助模塊
預冷室:快速降溫至-25℃,縮短排酸周期(4-6小時預冷+12-24小時排酸)
消毒系統:集成紫外或臭氧殺菌設備,降低交叉污染風險。
三、典型工作流程
預冷處理:宰后胴體進入預冷室,快速降溫至-25℃,抑制早期腐敗;
懸掛排酸:轉移至排酸庫,懸掛于軌道系統,在0-4℃恒溫環境中完成乳酸分解(牛羊肉需24-48小時,豬肉12-24小時);
品質檢測:通過pH值檢測、微生物抽檢等確認排酸效果;
分割包裝:排酸完成后轉入分割車間,進行冷鮮或凍品加工。
四、設備類型與適配場景
五、技術優勢
效率提升:自動化溫濕度控制使排酸周期縮短30%,日處理量達200頭(牛)或500只(羊)
品質保障:精準濕度調節(±5%RH)減少肉質失重率(≤2%),提升出品率;
能耗優化:采用變頻制冷技術,能耗較傳統冷庫降低15%-20%。
通過模塊化設計與食品級材質(如304不銹鋼軌道、環保制冷劑),生畜排酸設備已成為現代化屠宰加工中提升肉品附加值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