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說“學一門新語言,獲得一個新靈魂”。站在2021年,回望2020年這一年,新鮮詞匯的出現十分頻繁。螺螄粉、餐飲禁塑、餐飲反浪費、植物肉、奶茶熱、土味營銷、無接觸配送、直播賣貨、社區團購......涉及食品工業領域的“新鮮熱詞”,你還記得有哪些呢?
螺螄粉
近幾年,伴隨“懶宅經濟”崛起和人們生活節奏步伐加快,尤其是今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響,加上各種同螺螄粉相關的話題不時地登上熱搜,螺螄粉成為了網紅的爆發點。
可以說,今年整個螺螄粉產業銷售額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螺螄粉達到“雙百億”的全產業鏈規模,螺螄粉產業也將持續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餐飲禁塑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而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作為對年初發布的“限塑令”的進一步細化,限塑令升級成“禁塑令”。
在此背景下,餐飲行業重新思考使用和管理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方式,積極尋找可替代產品,驅動產業轉型,鼓勵可持續消費,改善全社會使用和處理塑料的方式。目前,不少快餐店、奶茶店、咖啡店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改換成紙質吸管或者改成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這樣一些門店每年可減少超過200噸塑料的使用。
餐飲反浪費
日前,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草案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的各個環節反浪費、促節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為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新風尚,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越來越多的餐飲行業加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倡導節約,反對浪費,倡導文明用餐的大軍中。
植物肉
數據顯示,2019年植物肉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2020年可謂“植物肉”元年,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紛紛加碼布局。今年以來,不僅雀巢、嘉吉、肯德基、星巴克、漢堡王等“洋快餐”推出植物肉食品,珍肉、株肉零、雙塔食品、百草味、雙匯、金鑼等本土創業品牌也加碼布局植物肉產品。
植物肉通常采用化學分離的方式,從原材料中提取人體所需的植物蛋白,再通過加熱、擠壓、冷卻、定型等一系列步驟,使其具備動物肉制品的質地和風味口感。但是植物肉擁有與真肉相似的質構、口感風味及營養成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過交聯酶、風味蛋白酶的改進讓植物肉具有動物肉的質感、咀嚼感和香味。
奶茶熱
誰能想到,2020年秋分前后,全網集體刷屏的不是大閘蟹,而是“秋天的一杯奶茶”。2020年9月,“秋天的一杯奶茶”刷屏網絡,引發網友熱議。近年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風頭不減,資本加持,消費者青睞。茶企加大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并將持續深耕供應鏈及數字化建設,為廣大消費者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
土味營銷
“土味”這個曾經讓品牌避之不及的標簽,現如今卻在網絡上受到大眾的另類追捧,變成一種文化甚至是營銷手段。近來,一些網絡平臺上頻現土味營銷廣告。2020年老鄉雞的一臺“土里土氣”的發布會成功出圈,也為一整年的消費營銷定了大方向——土。
無接觸配送
2020年,在這個不平凡的一年,為了保障春節期間百姓基本生活,美團外賣于2020年1月26日在國內先推出“無接觸配送”,通過減少面對面接觸,保障用戶和騎手在送餐環節的安全。在特殊時期,美團平臺采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占到了整體單量的80%以上,每單外賣都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的用戶占到66%。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將無人配送技術應用在相關業務的配送環節及智能化建設過程中,通過無人車和室內機器人配送服務減少人際接觸帶來的潛在風險。此后、餓了么、盒馬、瑞幸、喜茶等紛紛大推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取餐服務,“無接觸”生意在走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