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休閑食品市場的火熱似乎不用過多贅述,從豐富多樣的果蔬干到小袋裝鹵味,再到傳統麻花食品搖身一變小零食,都展現著人們對于休閑食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趨勢。而就休閑麻花食品來看,口味多樣、個頭變小是其主要特征,傳統行業也在麻花成型機等加工設備助力下實現現代化轉型。
麻花是我國一種特色的油炸面食小吃,早前在北京、天津等地多以整條麻花的形式出現,也是不少地區逢年過節的年貨之一。隨著近年來消費場景趨向多元化,傳統麻花也從家庭式休閑食品演變為如今受眾面更廣泛的休閑類零食,并在原始的單一風味基礎上,衍生出香辣味、黑糖味、孜然味等眾多風味。
而伴隨著市場需求轉變、產品風味轉變,休閑麻花生產也從傳統的手工小作坊模式逐漸過渡到工業化生產模式。傳統制作工藝與
和面機、
揉面機、成型機等機械化設備相結合、獨立化的包裝等,都在更好助推傳統麻花小吃在當下市場中以“新形態”面向年輕一代新消費群體,使麻花產業在現代化發展中煥發新生機。
麻花可以說是“人如其名”,其是將兩三股條狀的面團經巧妙地搓制后油炸得到,看起來層次分明,形似麻花。而在麻花加工的眾多環節中,卷面團也是影響成品形態、品質的重要一步。早前不少街邊的門店也能看到有經驗的師傅們輕松擺弄就能得到一個個麻花面團。
不過,隨著如今休閑麻花較之傳統麻花花在個頭上要小得多,又是批量化的生產,人工手作很難滿足生產需求,麻花成型機反而能發揮更大的效用。據悉,當下的麻花機可以實現壓面、整形、刷油、切割、搓面、切分等眾多工序,還能根據生產需求進行麻花大小、粗細、長短的調整,得出的麻花股數分明;同時,麻花成型機配置的切刀技術還能保障麻花切斷后兩端不分散。總的來看,較之人工搓制,成型設備能更好地確保麻花粗細均勻,提升成品麻花觀感與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麻花成型機每小時的加工效率可達到40至50斤左右,極大地提升了麻花產品的生產效率,更能滿足時下麻花零食化的大趨勢。
縱觀當下麻花市場發展形勢,各個麻花生產企業大多配備了具有和面設備、麻花成型設備、油炸設備、包裝設備等于一體的自動化生產線,高效帶動了麻花產能的提高。據了解,諸如陳吉旺福這樣品類集中、規模較大的麻花生產企業,其投產的兩條全自動麻花生產線在去年五月試生產并轉入正式使用后,每年可產出1000噸左右休閑麻花。
現如今,獨立即食小包裝為主的休閑麻花食品,既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們一口一個、隨時隨地食用的休閑娛樂需求,也為傳統麻花行業轉型升級指明新方向。麻花生產企業也應當抓住消費轉變契機,加快向自動化生產轉型,全面提升麻花產能、品質。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