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穩定提升,餐飲業作為釋放現實消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迎來快速發展期。但在行業利好之下餐廚垃圾數量卻也隨之增加,對社會發展、城市環境、居民健康等均造成影響。對此,近年來我國對廚余垃圾處理的重視度不斷提高,近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出臺《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
廚余垃圾主要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餐飲行業等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來自家庭廚房或餐廳飯店等的剩飯剩菜、動植物油、茶渣、骨頭、果皮、茶葉、蛋殼、一次性餐具等均歸屬于這一范疇。由于我國尚未對餐廚垃圾形成統一、完善、嚴格的分類處理標準,這些很容易腐爛變質、發臭、滋生細菌的生活廢物往往會直接進入下水道或垃圾袋中,從而對城市環境、水資源、人體健康等造成影響,甚至像是早前廣為流傳的地溝油事件就與廚余垃圾回收再利用有關。
而伴隨著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賣的興起、外出就餐的盛行等都在持續加劇廚余垃圾數量的增長。據相關統計,我國每年僅城市就會產生高達6000萬噸的廚余垃圾,與之相對的則是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產能不足1/20,供不應求在此顯得很是直觀,一系列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隱患也不斷暴露出來。
基于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廚余垃圾處理的重視度,餐余垃圾、廚余垃圾處理市場蓬勃發展起來。例如上海近幾年先后優化《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標準并加強垃圾投放的監管,以明確的垃圾分類推動廚余垃圾等四大類歸類有別、管理有序;再如以“好氧發酵”、“厭氧消化”工藝為基礎的廚余垃圾處理模式逐步在各地形成,被列入珠海“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的餐廚垃圾處理一期工程就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預計將在年底試運行。
然而,在廚余垃圾治理、管理范圍相對擴大的背景下,我們仍需注意廚余垃圾處理長期以來在我國難以施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們固有習慣的養成,若要推動廚余垃圾管理還需以相應標準強化管理。10月29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印發涵蓋32條細則的《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對餐廚垃圾的排放、收集、運輸、處置以及違法責任等進行規范。同時,隨著針對餐廚垃圾處理的分離器、螺旋
壓榨機、脫水
離心機等設備出現,該規范中也鼓勵將廢棄食用油脂分離后協商變現,或是可以由特許經營企業將其進行深加工后轉換為化工產品等,實現廚余資源合理利用。
在社會發展中,廚余垃圾幾乎可以說是不可避免。對于人們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對餐廚垃圾的認知,積極響應和參與到廚余垃圾處理工作中來,共同努力促進社會經濟、環境良性發展,為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