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軟飲料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北冰洋、漢口二廠等傳統品牌扣合市場趨勢積極轉型,元氣森林、望山楂等新銳品牌則立足消費新需求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殊途同歸的是,隨著飲料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生產線的智能化轉型不僅將為企業提質增效,也將促使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同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結合起來,實現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縱觀軟飲料市場,瓶裝飲用水需求持續保有,氣泡水、植物蛋白飲品、即飲咖啡、功能性飲料、NFC果汁飲料等品類則憑借生產工藝升級,以及代糖、水果、營養素、季節限定等元素竭力貼合消費升級和健康潮流趨勢快速發展起來,成為時下市場上的“香餑餑”。當然,食品飲料市場的繁榮不僅要看一些新品牌的出現,諸如北冰洋、漢口二廠等傳統品牌也在加速飲料個性化口味的創新,娃哈哈、農夫山泉等也通過加快布局一些新品飲料賽道等尋找破局點,更是成為行業穩定發展很好的例證。
再從一組實實在在的數字來看,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飲料行業銷售額基本保持每年200億元左右的持續增長,到2020年行業銷售額預計已經達到6031.7億。另外,就《2021飲料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來看,隨著飲品消費的線上渠道打通,高頻次購買、復購率高等消費習慣的轉變和形成,也促使飲料行業增速遠高于整個食品飲料行業,因而飲料賽道進入新老品牌紛紛加入市場角逐的發展階段也是有跡可循。
引人注目的是,飲料生產環節往往會用到沖瓶機、灌裝機、
封口機、
殺菌設備、CIP就地清洗機、過濾設備、包裝設備等一系列飲料機械,過去一些新品牌的出現多是采用代加工貼牌模式。但在飲料企業近年來的加速布局中能看到的一個趨勢是業內更加注重加強自有工廠建設和技術研發,并推動生產線向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升級,著力將生產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銳品牌中我們將目光聚焦到元氣森林上。元氣森林自2016年成立以來先是找準氣泡水這一發力點,再是定準健康、品質這兩大切入點,自2019年開始投建自有工廠,通過引入全球數量都不算多的無菌碳酸生產線,走出飲料加工中需要添加防腐劑達到耐存放的現有局面。據悉,隨著未來該品牌投產的五大工廠建成,飲料產能將超過50億瓶,同時也將根據市場變化具有更強勁的生產調整能力。
在傳統品牌方面我們不妨來看看娃哈哈。作為根基較為深厚的一大飲料品牌,娃哈哈在生產基礎設施上本身就具有一定優勢,在以技術研發作為“敲門磚”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更突出。日前,娃哈哈宣布將于明年建成投產3條無菌智能化生產線,需要重點提到的是這次無菌智能化生產線的自動化裝備、系統等均由該集團旗下團隊自主研發,無菌罐裝技術與5G、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下,前端能夠及時反饋流通銷售環節需求,實現高效的按需生產、按需配貨,后端則兼具無菌生產、柔性生產兩大屬性,有助于避免生產中的交叉污染,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能。
當然,盡管就上述飲料企業來看無菌生產線成為共同亮點,但生產線提檔升級過程中前期所需投入成本過高還是成為整個飲料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不過伴隨著國內在無菌生產線相關技術與設備研發上取得新突破,也讓人有理由相信未來飲料智能工廠規模和格局將進一步擴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