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年首屆福州魚丸文化節在連江定海灣拉開帷幕,一場精彩絕倫的魚丸文旅盛宴鋪陳開來。而在實力不容小覷的魚丸非遺制作技術之外,以福州魚丸為支撐點,一個地方產業的蓬勃發展更加引人矚目。在“中國魚丸看福州,福州魚丸看連江”的美談中,近年來福州加速推動魚丸產業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生產技術的結合,生產端提檔升級、市場端提升口碑和影響力正為一方產業“更上一層樓”添色。
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使得我國各地薈萃眾多不同類型、不同風味的地方美食,美食打上地方烙印的同時也增強了美食和地區的辨識度,福州魚丸就是其中一大代表。沿海的地理條件為福建一帶發展漁業及其深加工產業提供了先天優勢,以鰻魚肉、鯊魚肉或馬鮫魚肉為主要原料,經采肉、漂洗、脫水、過濾、搗碎后,輔以豬肉捏制成型、加熱、冷卻,就得到了一個個Q彈鮮美、滑潤清脆的魚丸制品。
雖說大家對肉丸一類食物并不陌生,但有所不同的是福建一帶魚丸湯同潮汕地區的牛肉丸一樣,可以煮制后作為單獨的一道小吃,福州魚丸自古代發展至今,在當地就先后形成了永和魚丸、七星魚丸、李記青鰻魚丸等地方魚丸品牌,到福州要吃魚丸幾乎已經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中一張響當當的名片。而且,福州作為我國魚丸之都,還有著“無魚丸不成席”的說法,這就使得福州魚丸在代代相傳間仍能歷久彌新,并逐漸演變為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
近些年來,隨著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打通,福州魚丸已經不僅在當地的街頭巷尾備受歡迎,其還乘著互聯網的“東風”飄香全國。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福州魚丸年產量達到16萬噸,這就意味著去年大概有30億顆魚丸進入消費市場、端上餐桌,再就全國魚丸市場來看,福州魚丸市場占比近五成的成績也宣告了其地位。在魚丸市場發展勢頭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近年來福州也著力通過推動福州魚丸實體店落地、舉辦魚丸文化節、設立福州魚丸博物館等舉措,做強魚丸品牌。
11月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還相繼印發《關于加快福州魚丸產業發展六條措施》、《福州魚丸品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福州魚丸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其中,筆者注意到福州在推動產業規模擴增的過程中,提出鼓勵魚丸加工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確實,老底子風味在傳承間愈發的注重以“手工制作”為賣點,但無論出于食品安全考慮,還是魚丸質量、產量方面的生產需求,以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驅動產業發展都是大勢所趨。
而且,就目前的
食品加工機械來看,魚丸
斬拌機利用高速旋轉的斬刀可在短時間實現魚肉高精確度、高細度的斬拌,魚丸口感更細膩;魚丸成型機采用雙調速技術,壓料速度、撥刀速度均可進行調節,魚丸大小可控、外表形態穩定、肉餡配比恰當,且每分鐘生產速度可提升至200-600顆。此外,隨著當下福州魚丸銷售逐漸沖破時空限制,速凍工藝向液氮速凍技術方面的提升也將為魚丸鎖鮮、保口感保品質增添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提檔升級下無論是引入新技術、新設備,還是搭建自動化生產線等,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如何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呢?在《關于加快福州魚丸產業發展六條措施》中,可以看到當地明確將對新增生產線投資金額達到一定數量的福州魚丸加工企業和新增重點龍頭企業給予10萬至5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這將為加工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更多動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