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內消息稱陳香貴又獲新一輪2億融資,此時據其上一輪獲得過億融資不過四個月左右,面食風口下蘭州牛肉面可謂脫穎而出。但在近些年大量資本涌入蘭州牛肉面賽道時,有人將其稱為資本泡沫,也有人提出疑問——蘭州牛肉面真的有這么香嗎?其實,相比于“香不香”,在該賽道加速連鎖化、品牌化的擴張中,如何讓“香”更加標準化和持久化才是主要考驗,向中央廚房靠攏似乎正成為一種選擇。
蘭州牛肉面素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特征,這是說面湯清亮、清香,再輔以白蘿卜、香菜、蒜苗、油辣椒和黃亮的面條,就組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蘭州牛肉面,而有特征就意味著有了風味、制作上的一些標準,所以無論是在蘭州,還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大家所能吃到的蘭州牛肉面大抵都有以上特征。不過正所謂“千店千味”,在湯底、配料、面條等各環節細節上的不同,往往還是使人們常常能夠吃出“新意”,所以蘭州牛肉面很難在新消費群體心中留下相對深刻的印象,從而對行業整體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但對于資本來說,在人們達成中餐標準化很難共識的基礎上,風味大多取決于湯底味道的蘭州牛肉面或許還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畢竟在中央廚房模式大行其道的當下,只要利用統一采購、統一加工模式做好食材、配料的預先準備工作,再經中央廚房統一配送至各個門店,不僅能盡可能地確保蘭州牛肉面的風味一致性,還有利于提升門店出餐效率、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節省下游門店的原料和人工成本等等。尤其是對于蘭州牛肉面的配套中央廚房,只要完成好湯底的熬制、速凍、包裝,就算得上是為成功開了好頭,凈菜加工方面的助力則可以視作錦上添花。
因而,近年來也能看到陳香貴、張拉拉等蘭州牛肉面品牌受到資本青睞,融資輪次和金額是一次又一次的快速疊加。就說在11月底剛剛完成2億元A+輪融資的陳香貴,其上輪融資時間定格在7月20日,兩輪融資時間間隔不過四個月左右,業內稱如今陳香貴市場估值已經達到10億元,凡此種種也足以看到蘭州牛肉面已經成為一大“香餑餑”。
而無論蘭州牛肉面賽道如何擴張,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都是其打開市場、搶占份額的主要方向,以構建中央廚房為抓手提升面食標準化水平幾乎已經成為發展共識。一方面是近年來蘭州本地加快推進牛肉拉面產業體系、“中央廚房”供應鏈項目和牛肉面食材公共集配供應鏈體系建設,以中央廚房搭載冷鏈觸達蘭州牛肉面門店的形式,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另一方面,對于加速擴張的蘭州牛肉面商業版圖企業來說,面向高額的中央廚房搭建成本,人們開始向食品加工企業尋找力量,或攜手、或對食品加工廠現有設備進行再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時打通生產供應鏈。
現如今,蘭州牛肉面不僅僅是一張被擦亮的地方招牌,也是面食賽道中非常具有潛力的細分品類。在其線下門店數量占據國內面食賽道二分之一版圖的發展征程中,堅持向標準化方面的深入探索,是撇開“泡沫”,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