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合年輕群體的新消費需求,近年來茶飲料、袋泡茶、速溶茶等成為茶業發展中的亮眼產品。在銷售端亟待新產品打開市場的背景下,茶業發展走全產業鏈布局的精深加工發展路徑,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深度融合,提升茶業綜合利用水平等是茶葉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隨著近日又一科企合作項目重要載體——茶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揭牌成立,茶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11月底,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杭州硯龍茶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浙江杭州舉行。據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消息,該科研單位同杭州硯龍茶葉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此研發中心將主要圍繞茶色素制備、瓶蓋飲料及新式茶飲的加工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幾大方面,開展相關的深加工技術成果中試熟化與示范轉化工作,并將通過深化企業與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資源等優勢,形成和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一系列茶葉深加工技術成果與產品。
誠然,我國作為茶葉生產與消費大國,在茶葉種植規模、茶葉種類、茶葉產量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預計增長至4754萬畝,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浙江、福建、云南、貴州等均是我國重要的茶葉產區,到2020年我國茶葉總產量還增長至297萬噸左右,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等產量均處于增長中。
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茶葉利用率較低既影響茶農經濟收入,也不利于茶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而加快茶業全產業鏈布局與產學研融合具有必要性,相信隨著杭州茶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落地,將為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的新技術、新產品。當然,在近年來的茶業發展中,其實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新技術在深加工環節應用,為消費市場帶來多樣化、多元化的茶產品。
例如在主產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門紅茶等優良茶葉品種的安徽,為推動茶產業發展水平提升,該省自去年來先后啟動六項茶產業項目。在茶葉加工廠同安徽農業大學、機械企業等主體攜手并進中,建成集殺青、炒茶、揉捻等茶葉加工全流程于一體的綠茶初制清潔化加工生產線、黃山毛峰茶清潔化加工生產線與清潔化
包裝生產線,智能
茶葉色選機、近紅外
分析儀器等茶葉機械也相繼形成,為茶葉生產加工走向清潔化、數字化、自動化帶來助力。
總而言之,在時代日新月異中,茶業發展不能一成不變。各方應積極推動產學研協作,以茶葉深加工、精深加工為落腳點,提升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率,為茶產業找到一條適合新時期發展的路子,推動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