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效蒸發器運行過程中常見的故障有哪些?
分享
雙效蒸發器運行過程中常見的故障有傳熱效率下降、蒸發量不足、設備泄漏、物料結晶或結垢、真空度異常等,以下是具體分析:
傳熱效率下降
原因:加熱管表面結垢或積灰,阻礙熱量傳遞;加熱管內有空氣或不凝性氣體積聚,影響熱交換;加熱蒸汽壓力不足或溫度過低;物料性質發生變化,如粘度增大、導熱系數降低等。
表現:蒸發器內物料升溫緩慢,蒸發速度減慢,相同時間內蒸發量減少,能耗增加。
蒸發量不足
原因:進料量過大,超過設備處理能力;加熱功率不夠,無法提供足夠熱量;真空系統故障,導致系統真空度不足,物料沸點升高;冷卻水量不足或溫度過高,影響二次蒸汽的冷凝效果,使蒸發過程不能順利進行。
表現:在規定時間內,蒸發器的蒸發量達不到設計要求,產品產量無法滿足生產需求。
設備泄漏
原因:密封件老化、損壞或安裝不當,導致連接處泄漏;管道腐蝕、磨損或有裂縫,引起物料或蒸汽泄漏;設備因長期運行,局部出現應力集中,導致焊縫開裂泄漏。
表現:可以看到設備表面有物料或蒸汽泄漏的痕跡,周圍環境有物料殘留或蒸汽冒出,同時可能伴有物料損失、蒸汽泄漏的聲音以及系統壓力不穩定等現象。
物料結晶或結垢
原因:物料在蒸發過程中,濃度逐漸升高,達到過飽和狀態后容易結晶析出;物料中的雜質或鹽分在加熱表面沉積,形成結垢;蒸發溫度過高或蒸發速度過快,促使物料結晶或結垢。
表現:加熱管表面出現白色或其他顏色的結晶物或垢層,影響傳熱效果,導致設備運行效率下降,嚴重時可能堵塞管道,影響物料流通。
真空度異常
原因:真空系統故障,如真空泵損壞、真空管道泄漏、閥門密封不嚴等;冷凝器冷卻效果不佳,使二次蒸汽不能及時冷凝,導致系統內壓力升高;系統內有不凝性氣體積聚,影響真空度。
表現:真空表顯示的真空度不穩定或達不到規定值,物料沸點升高,蒸發溫度隨之升高,影響產品質量和蒸發效率。
液位控制不穩定
原因:液位傳感器故障,導致液位測量不準確;進料泵或出料泵運行不穩定,流量波動大;液位控制系統的 PID 參數設置不合理,無法準確調節液位。
表現:蒸發器內液位波動頻繁,容易出現液位過高導致物料溢出,或液位過低使加熱管干燒的情況,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
泵故障
原因:泵的葉輪磨損、腐蝕或堵塞,影響泵的流量和揚程;泵的軸承損壞,導致泵運行時產生振動和噪音;電機故障,如電機繞組短路、過載等,使泵無法正常工作。
表現:泵的出口壓力不穩定,流量不足,輸送物料的速度減慢,或者泵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異常聲音和振動,甚至無法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