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些提高二維運動混合機混合效果的實際案例制藥行業案例案例背景:某制藥企業在生產一種復方藥劑粉末時,需要將多種藥物粉末(包括主藥成分、輔料等)進行混合。這些藥物粉末的粒度、密度和流動性都有所不同。其中,主藥成分的粒度較小,密度較大,流動性一般;而部分輔料粒度較大,密度較小,流動性較好。解決方案:設備參數調整:針對物料特性,技術人員將二維運動混合機的轉筒轉速調整到適中水平,避免主藥成分因離心力過大而貼壁。同時,適當提高擺動頻率和幅度,以促進不同密度和粒度的物料在水平方向充分混合。例如,將轉筒轉速設置為 10 - 12 轉 / 分鐘,擺動頻率調整為 20 - 25 次 / 分鐘,擺動幅度控制在 ±45° 左右。物料預處理:對粒度差異較大的物料進行預處理。先將主藥成分和較大粒度的輔料分別過篩,去除過大或過小的顆粒,使粒度分布更加均勻。然后,在主藥成分中添加少量作為助流劑,改善其流動性。裝料優化:采用分層裝料的方式,先裝入主藥成分,然后再裝入輔料。裝料量控制在轉筒容積的 50% 左右,并且在裝料過程中緩慢轉動轉筒,使物料分布更加均勻。效果展示:經過這些改進措施后,通過抽樣檢測混合后的藥劑粉末,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藥物成分的均勻度,發現混合均勻度達到了 99% 以上,相比改進前提高了約 10%。藥品的質量穩定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產品的批次間差異明顯減小。食品行業案例案例背景:一家食品企業需要將多種調味料粉末(如鹽、糖、香料等)混合制成復合調味料。這些調味料粉末的流動性和密度存在差異,且部分香料粉末粘性較大。解決方案:參數優化與物料處理:為了提高混合效果,首先調整二維運動混合機的參數。根據物料的特性,將轉筒轉速設置為 8 - 10 轉 / 分鐘,擺動頻率調整為 18 - 22 次 / 分鐘,擺動幅度為 ±40°。對于粘性較大的香料粉末,添加了適量的二氧化硅作為助流劑,以改善其流動性。同時,對所有調味料粉末進行預混合處理,先將它們在一個小型攪拌器中進行初步攪拌,使粉末之間初步分散,減少團聚現象。裝料與混合時間控制:采用均勻裝料方式,通過帶有多個進料口的裝置將物料均勻地裝入混合機轉筒,裝料量為轉筒容積的 45% 左右。在混合過程中,通過定期抽樣,利用色差儀(檢測顏色均勻度來間接反映成分均勻度,因為不同調味料顏色有差異)來監測混合進度。經過實驗確定最佳混合時間為 20 - 25 分鐘。效果展示:通過這些措施,復合調味料的混合均勻度得到了極大提高。經過檢測,混合后的調味料在口感和風味上更加均勻一致。與之前未優化的混合工藝相比,產品的品質提升明顯,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化工行業案例案例背景:某化工企業要混合兩種不同的化工粉末,一種是顆粒較細、密度較大的催化劑粉末,另一種是顆粒較粗、密度較小的載體粉末,用于生產一種新型的催化劑產品。解決方案:設備運動參數與物料處理:技術人員對二維運動混合機的參數進行精細調整。考慮到兩種物料的粒度和密度差異,將轉筒轉速設置為 9 - 11 轉 / 分鐘,擺動頻率調整為 20 - 23 次 / 分鐘,擺動幅度為 ±42°。在物料處理方面,對兩種粉末進行干燥處理,降低其含水量,以減少因水分引起的團聚現象。同時,對載體粉末進行粉碎處理,使其粒度與催化劑粉末更加接近。裝料和混合監控:采用分層裝料的方式,先裝入催化劑粉末,再裝入載體粉末,裝料量控制在轉筒容積的 55% 左右。在混合過程中,利用在線近紅外光譜儀實時監測混合過程中兩種粉末的分布情況。根據監測結果,適當延長混合時間至 25 - 30 分鐘,確保兩種粉末充分混合。效果展示:經過優化后,混合后的催化劑產品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混合后的粉末微觀結構,發現兩種粉末均勻分布,混合均勻度達到了 98% 以上。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的催化效果更加穩定和高效,有效提高了化工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