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畜禽屠宰行業管理,構建畜禽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銷售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積極推進牛羊禽集中屠宰,打造“養殖+屠宰+預制菜生產”的全產業鏈模式,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補、融合發展、多方共贏的牛羊禽產業發展新格局,有力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精準施治,確保專項治理落地見效。為順利推進牛羊禽集中屠宰工作,河東區委、區政府組織開展清理整頓行動,針對全區手工家庭作坊式宰殺點(俗稱“地滾戶”)小散亂差的實際情況,由區畜牧發展促進中心牽頭,聯合6個部門對牛羊禽屠宰場及“地滾戶”進行“拉網式”摸排,全面掌握“地滾戶”開辦的基本情況、運行規模、證照辦理等情況,并建立臺賬,分類分級登記造冊。排查家禽屠宰點85個、牛屠宰點18個、羊屠宰點15個。成立工作專班對該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進行研判分析。按照“清理關閉一批、優化重組一批、完善提升一批”工作思路,關停一批出現違法違規行為的“地滾戶”,淘汰一批防疫、排污、衛生等條件極差的“地滾戶”,引導一批比較規范的手工家庭作坊式宰殺點進行整合、重組和轉型升級改造。同時,以“無疫省”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規范農貿市場活禽宰殺點位,并對其加強動物防疫、衛生等方面的監管,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有關法律法規,營造了良好的營銷環境和社會氛圍。
協同聯動,實施屠宰行業智能管理。按照“工廠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流通、冷鮮化上市、一體化管理”的總體思路,河東區出臺《河東區牛羊家禽集中屠宰設置規劃(2022—2025年)》,指導全區牛羊禽屠宰業發展。全區現有肉鴨集中屠宰企業6家、肉雞集中屠宰企業3家、肉牛屠宰企業1家。為有效增強管理對象對動物防疫主體責任的意識,河東區出臺《河東區動物衛生監督風險評估實施方案》,對全區屠宰場進行動物衛生監督風險評估分級,遵循日常管理與定期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屬地管理、動態控制、風險評估、分級監管”。根據各屠宰企業風險等級確定監管頻次,細化監管措施,強化監督檢查。指導企業建立現代化屠宰溯源查詢系統,信息采集點覆蓋屠宰全流程,實現畜禽采購進廠、產品出廠、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通過二維碼溯源生產廠家、檢驗、檢疫等相關信息,從而實現產品全過程有效追溯,確保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查。
壓實責任,提升安全隱患風險管控。嚴格落實“兩證兩章”制度,對新設置的牛羊禽集中屠宰企業,嚴格設立準入條件。壓實屠宰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確保肉品檢驗合格證和檢疫證“兩證同步、雙證同出”。壓實駐場官方獸醫現場監管責任,采取“位置共享”的辦法,對官方獸醫駐場情況不定時抽查;建立職能科室定期抽檢制度,強化溯源追蹤,堵住監管漏洞,及時處置風險隱患。實行“督檢員”制度,在區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和各鎮街獸醫站分別設立一名“督檢員”,負責督促調度各鎮街每天的牛羊檢疫情況,建立日報和月報制度,推行牛羊檢疫常態化。全區設立5個督促指導組,對牛羊檢疫等工作進行督導,對存在問題全程督辦,跟蹤落實,以最嚴的要求、最高的標準、最快的速度整改到位。
產業融合,助推屠宰行業高質發展。為延伸“特色”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現代養殖與屠宰業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已有規模養殖場改進養殖技術,推廣改良新品種。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的標準化養殖基地或集約化養殖小區。引進恒豐銀行與養殖大戶和規模養殖場合作,推行“活體抵押貸”辦法,保證資金周轉,從而擴大養殖規模。目前2家畜禽屠宰企業建設養殖基地,引導牛羊禽屠宰企業向上下兩端延伸產業鏈,推進實施家禽“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以發展預制菜產業為依托,推出豬、牛、羊、禽等系列肉類預制菜商用品牌,通過產品附加值的提升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同時也讓廣大消費者選購到滿意放心的預制菜產品不斷開拓創新,加快推進畜禽屠宰企業產業聚集度。匯澤鑫、鑫升、新希望六和等屠宰企業建設一體化產業鏈延伸項目,推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品向品牌化、優質化發展,主要有秘制鴨、大雞排、雪花雞柳、牛排等40多個品種,年產量達到4萬余噸,產品銷往本地市場及長三角等地,對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我要評論